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

2009-07-18 07:30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健康权思想品德创造性

石 强

摘要创造性利用思想品德教材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权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从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

关键词教材创造性课程标准

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利用教材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品德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具备的能力。目前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方面存在误区:一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依教材讲教材,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忽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无创造;二是脱离原教材,盲目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但不知如何去体现创造——盲目创造。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思考、感悟,主要从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谈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原则

(一)树立课程标准意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行动指南

《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行课程标准就是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行动指南。立足教材本身就是遵循课程标准,因为教材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过程中,必须依据并遵循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指导文件,否则创造性利用教材就会失去方向。

(二)准确理解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但再好的教材也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需要结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显然,教材是需要教师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的。只有教师学会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去剖析教科书,用动态的眼光“破译”教科书,教材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学才能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不领会作者编写的意图,用老眼光去看待教材,就没有了创造的基础。

(三)依据学生的需要而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对教材创新性利用,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知、思考、探讨、感悟,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二、创造性使用思想品德教材的基本方式

(一)替换或删减教材的某些内容或者活动

教材是学科专家的作品,编写时着眼于全国各地普遍使用。从教材的实际看,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在用书本中的事例讲课的时候,一些学生显得漫不经心,参与热情不高,角色意识不强,没有共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中因教育对象、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作灵活处理,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替换或删减教材上的某些内容或活动,使之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这是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补充、替换或删减教材上的某些内容或活动,新增一些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权利。

(二)整合或重构教材内容

整合或重构教材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方面。所谓整合或重构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有利于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整合或重构教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具体教学实际重新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它既是每一个教师的权利,也体现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具体表现为:

一是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形成新的教材结构。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一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第一目“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如果不重新调整教材顺序,其结构是:①用有关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案例导入——人身权的重要意义及其构成——③人格权的构成及特点——④人身自由权及人身自由的作用与具体内容——⑤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和地位。大家可以看本框内容是讲生命健康权,但中间却穿插了人身权、人格权、人身自由权的有关内容,不仅篇幅不小,给人的感觉是颠来倒去,而且与框题《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主题不符,有内容与标题不吻合之疑,加之人格权本身很复杂,所以学生很容易弄混。如果我们结合导人调整一下教材结构,把上述复杂混乱的内容变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并行的知识点:用有关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案例导入——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含义、重要性、构成)——2从身自由是公民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含义、作用、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行为)——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含义、重要性、相关法律规定、侵权行为)。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单从知识结构这一点上讲,调整后的脉络比调整前的脉络要顺畅得多,基本知识清晰可见,这为学生掌握“三维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合并相同教材内容,化繁为简。

下面以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例。本框分二目,第一目“网络沟通无极限”,第二日“网络交往——把锋利的双刃剑”。这二目分别揭示了网络的一般特点,即无限性与两面性。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第一目可整合到第二目中去。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目中的无限性体现为网络生活很丰富,与传统交往相比,它改变了交往的领域、交往的对象、交往的方式、交往的时间等,这实际上是在肯定网络沟通的进步意义。第二目两面性体现为网络既有利——它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源无限;也有弊——一是网络中有很多垃圾信息,二是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一旦上网,很有可能不能自拔,受到伤害。由此看来,第一目无限性恰好符合网络交往两面性中“有利”的一面,换一句话说,可把“无限性”作为论证“网络具有积极作用”的论据之一,于是,二目就整合到一块了。

三是补充、拓展教材内容。

教师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先进入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站在比教材更高的角度把握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教材所涉及的概念、知识、能力、觉悟、观点进行挖掘,补充一些其他适合该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介绍有关财产继承的基本知识,但教材没有介绍“代位继承”和“无继承人和无受赠人的遗产的处理”等遗产继承知识。虽然这两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特殊性,不具普遍意义,但现实生活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遗产无人认领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知识作补充介绍。这样做无论是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质疑,锻炼思维能力乃至指导实践都是有好处的。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案例并设计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介绍有关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者遗产无人认领的情形涉及的遗产继承知识:1,什么是代位继承;2,代位继承的法律依据;3,代位继承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在代位继承中应注意的问题;4,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

总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创造性利用教材是新课程倡导下教师的权力,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在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责编袁妮)

猜你喜欢
健康权思想品德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健康权 健康中国的法治理论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以反“三违”行动为载体 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健康权的权利性质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