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吾
文题设计
请在“道德”、“修养”、“志气”、“理想(或抱负)”、“智慧”、“骨气”、“爱心”、“作为”、“主见”、“自信”、“勇气”、“意志”中任选一词,填在横线上,以“做一个有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章,立意自定。
[思路点拨]
选择任何一个选项,都可以组成文题。如“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从议论文的三要素来看,这个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陈述句省去了主语)。问题是,如何才能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就要进行分析论证。论证的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作为论据再进行说理;所谓讲道理,就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评判,发表写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公理定义作为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摆事实又叫事实论证或举例论证,讲道理又叫道理论证。这是议论文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确定下来后,就要着手确定分论点了。分论点也是一句意思明确的陈述句。但要注意,分论点应该能够说明或证明中心论点,它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习作指路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梅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讲究修养。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知识丰富。一个修养深的人,一定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因为只有用知识充实头脑和心灵的人,才更明白事理,才更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古人亦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知识对一个人修养的作用。因此,建议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朋友,趁正当年少,多读一些有益的书,以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思想道德好。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思想道德都美好的人。这样的人,他不会看到老人摔倒在地而不去搀扶,公交车上他不会占着座位不给就在身边的老弱病残让座,不会看到别人有难而不伸出援助之手,更不会当别人陷入困境时再落井下石。总之,他会把自己的爱心毫不吝惜地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有修养的人。
是非分明。一个有修养的人,必定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他不会把黑的说成白的,也不会把白的说成是黑的。他会坚持原则,遵纪守法,不会去做害人害己的事情,他会自觉维护社会的和谐与正义。
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有修养的人,他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告诫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果一个人明明知道一些事的做法不好,却还强迫他人去做,那他就谈不上尊重别人,更谈不上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了。
此外,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还必须严于律己,戒骄戒躁,富有爱心。
你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有修养的人吗?那么,就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吧。
点评:
本文中心论点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四个排比段分论点分别是:知识丰富;思想道德好;是非分明和尊重别人。这三段都详写,并运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倒数第二段略写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还必须具备的另外三个条件“严于律己,戒骄戒躁,富有爱心”。最后是概括解决问题部分。全文结构清晰,层次井然,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
牛刀小试
请任选一个主题,仿写一个带有排比段的议论文。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尘泥
经常在大街小巷看到有人乞讨,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身体残疾倒也罢了,可是相当一部分人四肢健全,有的甚至长得比常人还强壮。从表面上看,他们乞讨的原因是思想和身体都懒惰,实质上是缺乏做人的骨气。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首先要能自食其力。因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不食“嗟来之食”,才能硬气起来。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之所以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以至于最终葬送了卿卿性命,就是因为他好喝懒做,不能自食其力。我国有句古话,叫“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如果我们从反面来解读这句话的含义,那就是不吃不拿人家的才能硬气,才是有骨气。
其次,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还要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因为只有保持人格的独立,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才能不人云亦云,才能不趋炎附势,才能不被人左右。那些低声下气、见风转舵、卑躬屈膝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骨气的。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个典型的缺乏骨气的人,因此,他只能作为反面教材,来警醒他人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第三,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更要严于律己。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不胜枚举,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如果抵挡不住诱惑,就可能受制于人,从而听命于人,失去了做人的骨气。某地一个中学生,就是因为抵挡不住网吧的诱惑,整天泡在网吧,最后被坏人利用,失去了做人的骨气,不但荒废了学业,还使家人担惊受怕。如今,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这样的事情已屡见不鲜。这足见严于律己对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骨气的人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自食其力,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严于律己,方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有骨气的人。
做一个自信的人
吴波涛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智慧,有思想,相信自己能做好力所能及的各种事情。作为中学生,要想让自己成人成才,自信是不可或缺的。
自信是人生的动力。只有自信,才能战胜人生中的重重困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走进一个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曾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湖南残疾人李丽,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从小就患小儿麻痹症,几乎从未站起,40岁再惨遭车祸不幸的她,凭着一颗自信的心,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
相对李丽而言,有的人一遇到点困难,就强调客观原因,从而在困难面前,要么畏首畏尾,要么止步不前,甚至被困难打败,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自信是理想的风帆。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也都想实现理想。而要实现理想,就要充满自信地去努力实践。大多时候,实践是不会一蹴而就的,这时候,千万不能失去自信。就拿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来说吧,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如果一遇到困难,就绕过去,或者走捷径,最终只能使我们一事无成。须知,困难只是暂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充满自信,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勇敢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是希望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对自信的诠释,因为人们之所以去走,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一条路来。它启示我们,要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自信是希望的源泉。享誉全球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里。”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人生的辉煌。
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晓月
有所作为,才是无悔的人生。
——题记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做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得有远大的理想。因为理想既是行动的方向。又是行动的目标。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悲的,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众所周知的阿斗——刘禅,就是一个缺乏远大理想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好的机遇,有再多的有本领的人辅佐,也是成不了气候的。可见,胸无大志。行而不远。作为中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最终有所作为。
其次,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还得有吃苦的精神和准备。孟子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吃苦的精神和准备,方能有所作为。那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想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第三,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能抓住机遇。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鸿门宴上,项羽主动放弃除掉刘邦的大好机遇,放虎归山,终于导致自己兵败自刎。作为中学生,目前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如果因为一些不值得的事而浪费光阴,或者无所事事,到头来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看看我们周围,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最后,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还必须意志坚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支撑,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也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做到意志坚定,不放弃,不退缩,勇往直前,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成就一番事业。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机遇,并且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点评:
从以上几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运用排比段写议论文,可以条理分明地阐述作者的观点。当然,在排比段使用的过程中,句式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关键是每一段的议论都要言之有据,所说的道理能令人信服。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注意积累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议论就显得空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