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在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学生探究。什么叫探究性学习?简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新教材与旧教材无论从内容精练程度、插图设计方式、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引导、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要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设计探究性教案,唤起探究热情
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如对世界气候教学,笔者这样进行设计。
研究主题:世界气候。
研究目标:找到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揭示其规律形成的原因;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揭示有关气候问题。
研究方式:独立研究或小组研究。
制定研究方案并交流:基本上形成熟悉世界气候的分布—探究气候的分布规律—尝试解释规律的成因—用自己的成果揭示世界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思路。
在交流“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时,学生感到很难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因为一条规律总结出来后,马上有同学找到不符合的反例。如有学生刚刚总结出“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马上有学生说“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学生陷入困境,期盼老师的解释。此时,笔者告诉大家,地理科学家在开始研究大气分布规律时,同样被这个问题困惑,但科学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建立地理模型,就是只研究影响大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把其它因素暂时剔除,这是最常用的地理研究方法,也可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复杂的地理问题。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假如不考虑地形起伏、海陆分布,刚才总结的规律不就对了吗?接下来学生在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前提下,基本上总结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有关气候问题时,学生很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能比较顺利地解决世界上一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但是,学生有意回避副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这时,笔者在黑板上把副热带大陆圈起来,并向学生质疑。经过讨论,对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和解释,但对副热带大陆东岸只能作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不同,还不能正确分析。这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记刚才的假设——地理模型,而现在要解决的是实际地球表面的问题,怎么办?根据先前研究的经验,逐步有学生想把先前的假设还原成实际的大陆,即把先前做的假设推翻,考虑地球实际表面的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的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并不成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块状从而形成一个个的高低压中心。接下来很顺利地进入季风环流的学习和研究。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研究的过程整理出来,同时注意以今天的分析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二、选择引入生活中地理现象,激发探究热情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智力情况、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之所在。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体现其生活性,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书中学”到“做中学”,注意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从中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以及一些社会上关注的大事、世界上的热点问题等。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社会现象,做到活学活用。在生活中,从地理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问题,体验其中的快乐。如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这是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又有怎样的规律,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从而对拉尼娜现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讲述大气环境后,补充讲述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利用中纬西风的高空西风带将炸弹系于气球上,飘至美国本土进行轰炸的故事。
三、积极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促进探究热情
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不歧视差生,要体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努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论的习惯,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个性和独特,与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教师只是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解决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地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能,这是新课程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