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高陂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风格

2009-07-16 03:43林爱芳
佛山陶瓷 2009年5期
关键词:大埔青釉窑址

林爱芳

摘要粤东高陂的传统青花瓷品类繁多、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现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陂瓷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高陂青花瓷以其造型简洁、厚实,花纹幽静、美观,色彩朴素、典雅的艺术风格一直为人们所青睐。本文试从其历史、品类与艺术风格三方面来探讨粤东高陂的青花瓷。

关键词高陂,青花瓷

1引 言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高陂地处粤东大埔县,历史上曾有“南国瓷乡”之称。高陂的青花瓷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更兼品类繁多,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2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广东烧制陶瓷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国内陶瓷工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埔县高陂镇是广东省陶瓷的主产区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饮誉中外,有“南国瓷乡”之称。纵观粤东大埔陶瓷业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陶瓷生产。宋代青花瓷逐渐兴盛,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而青花瓷又是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大埔地处粤东山区,有着天然优质的陶土资源。其不同时代的陶瓷造型装饰和生产技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面貌。过去的几十年里,考古部门在粤东山区进行过多次古墓、古窑址的考察和挖掘。据大埔出土的古陶瓷实物分析证明,大埔生产的古陶瓷属商周时期的产物。临近的五华县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装饰有大量几何纹饰、烧制精美的日用陶罐、陶钵、陶网坠、陶纺轮等。大埔在西汉时已大量使用弧形板瓦、筒形筒瓦和圆形卷云瓦当。

一些出土青瓷的釉色、造型、花纹与宋代龙泉青瓷一致,因此,专家推断宋元时期大埔青花瓷器生产就已经相当兴盛。明清时期,陶瓷业就已经在客家山村的山间河畔蓬勃发展起来。大埔县大麻恭上有一处自古以来被称为“碗窑里”的地方,以生产日用瓷碗、盘、杯等为主,特点是白釉青花,据专家分析为明清时期的遗址,属古时生产陶瓷的窑址。大埔山区的大部分窑址在近河、近溪的小山坡脚,顺坡砌窑,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经明清至民国,陶瓷业不断扩大,生产不断发展,并由此形成了广东的陶瓷主产区。陶瓷生产除自给自足外,还集合于水路交通重镇——高陂。因此高陂大兴陶瓷工厂,集制坯、装饰、烧窑等生产一条龙,再沿韩江水路销往海内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陶瓷业也迅猛发展,广东佛山、潮州等地的陶瓷业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起来,大埔高陂瓷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高陂青花瓷以造型简洁、厚实;色彩朴素、典雅著称,始终保持一定的质量。

3丰富的品类

从出土的传统陶瓷来看,大埔高陂的青花瓷有着非常丰富的品类,日用青花瓷的比重很大。

据高陂的陶溪古窑址、青碗窑古窑址等地的碎瓷片显示,有小碗、大碗、碟、罐、盏、香炉、高足鼓腹长颈花瓶、两耳花瓶等青釉瓷器。其中,碗类造型有釉脚露底的,也有露脚露底的。这些瓷器造型线条工整、弧度流畅,色泽晶莹似玉,可与现代瓷器媲美。

在大埔大麻镇恭上的“碗窑里”窑址上,碎瓷片堆积成山,古瓷产品除少数油碟、小盖子外,全部是青釉碗,口径13公分至16公分,坯体很厚,手拉坯成形,底部有“皮刀”旋割痕。坯质白色,青绿色釉,晶莹光洁,釉下刻划卷草或栅形图案。“碗窑里”窑址以生产日用瓷器为主,品种齐全,款式丰富,罐、壶、盘、碗、碟、钵、杯、灯台等都有多种品类。特点是胎较厚,刻划暗花,有花草、水波、卷云等纹饰,均施青釉,并有釉裂纹。产品中罐、壶类多为直口、鼓腹、弧身、圈足,碗盘类多敞口。

总之,明清时期大埔高陂青花日用瓷的品种繁多,最普及的有节腰碗、盘龙碗、竹斗碗、葵斗碗、竹碟、可仙碗、双喜碗、山水碗以及各种茶壶、油钵等。

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大埔高陂瓷仍保留大量传统的日用青花瓷、工艺青花瓷、釉下青花瓷,釉下五彩和喷花瓷等产品的生产。近几十年来,传统的青花瓷艺术产品从单一产品向中高档成套瓷器与陈设工艺瓷发展。如采用釉下青花装饰的青花云龙茶具、大型青花花瓶、十八罗汉青花瓷以及各式青花茶具与餐具。一些成套的青花瓷茶具釉色青翠,貌似青玉,为大众喜欢的同时,也被选用到高级宾馆与会议场所。与此同时,大埔高陂瓷又创制了“竹节个人杯”、“青釉竹节笔筒”、“蓝青竹节茶具和花瓶”等有代表性的豆青釉产品。“蓝青竹节茶具”、“竹节个人杯”、“青釉竹节笔筒”等青花产品以高陂当地漫山遍野的翠竹为题材,刻划出生动的折枝竹叶,再施以厚实的豆青釉,富有南方山区郁郁葱葱的地方色彩。

4 素净而典雅的艺术风格

青花瓷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其简朴又华美、素净而典雅的艺术风格。

大埔高陂青花瓷装饰始于宋代,属于中国古代青瓷系列,有些装饰方法是在坯体中刀刻花纹,再施上青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些为釉下青花装饰,即以钴矿为颜料,在瓷胎上作画,再施以透明色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青花层次分明、色泽鲜艳,在工艺和技巧上更具特色。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含铅、镉等重金属,非常环保。青花图案既简朴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

元、明时期的大埔高陂青花瓷,彩绘豪放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明代青花瓷器使用的色料多以大埔本地钴矿为原料,青花瓷器的装饰,大部分为图案纹样装饰,其中有牡丹、菊、牵牛花等花卉图案和龙、凤、孔雀、鸳鸯、狮子、麒麟、鱼等动物图案,还配有各种辅助纹饰。到了清代,大埔的瓷器生产突飞猛进,成为广东的四大产区之一。青花彩绘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青花瓷色彩纯净,彩绘明显分出深、浅、浓、淡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出于工匠运色的技巧,使青花接近或达到国画的艺术效果。大埔县明清时期的青花瓷,采用百侯南山的钴土为原料,高温烧成后的颜色蓝中带黑。

据陶瓷专家分析,大埔高陂青花瓷所呈现的蓝色并非依赖纯氧化钴的着色效果,而是钴、铁、锰、铜等综合着色的色调。其中,钴与铁、锰、铜等元素的比例以及色料中所含硅、铝、钾、钠、钙的比例不同,对色料呈现的色调也不同。混合着色的色调呈现出更加素雅的蓝色,并呈现出极其丰富的艺术效果。

近几十年的竹节杯、竹节笔筒、花瓶和竹节茶具等豆青釉产品,在坯体上用原料描绘花纹,再施以大埔传统特制的豆青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花纹有堆竹、花卉、动物等图案,纹样有明有暗,釉色有深有浅,纹样与釉色融为一体,优美清雅,高贵精致,富有立体感。

大埔青花瓷既有景德镇青花瓷的特色,又有本土的地方风格。色泽艳丽而沉静,给人以庄重、沉着、古朴幽静之美。其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色,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此外,青花瓷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又适合作为餐具、茶具等日用品,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以翠竹为题材,富有南方山区郁郁葱葱的地方色彩的高陂青花瓷,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人寻找自然、纯朴的感觉要求。

参考文献

1大埔县志[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 大埔文史——第八辑[M].1989

3 大埔文史——第二辑[M].198

4 大埔文史——第十辑[M].1991

5 杨云山.大埔陶瓷[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大埔青釉窑址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知足(竹)常乐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浅谈毡包青釉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