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李 超
初见鹤顶兰,就为之惊艳——高大的花序上挂着一只只“飞翔的仙鹤”,飘逸雅致、超凡脱俗,引人遐想。
鹤顶兰高大靓丽,在古书中已有记载。明代《群芳谱》中有这样的记载:“鹤兰,叶大如掌、花似豆蔻,无香。”鹤兰是指其花形似鹤,花开时,筒状唇瓣,与另外5个花被片巧妙组合,宛如仙鹤展翅飞翔。清朝的《淡水厅志》也有对它的记载“鹤顶兰,花白心红”,是描述鹤顶兰花被片的背面为白色,花没开前花苞呈现白色,当花朵绽放时,露出里面红色的唇瓣,故称“花白心红”。
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eae)为兰科鹤顶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属于地生兰。原产亚洲热带,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均有分布,生于林缘或溪谷旁荫蔽湿润处。
形态特征假鳞茎圆锥形,长约6cm,基部宽约6cm。叶2~6枚,大型,矩圆状披针形,有纵向扇状褶,长达70cm,宽10cm。花茎侧生于假鳞茎之上或叶腋,直立,长可达90cm以上,总状花序,有小花10~20朵,花大,直径7cm~10cm,萼片与花瓣背面白色,内面淡褐色,唇瓣筒状喇叭形,淡紫红色。
生态习性喜半阴、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生长适温20℃~30℃。为短日照植物,夏季生长缓慢。花期3~6月。花谢后花序枯死,植株基部产生新的鳞茎,萌生新株,新株次年即可开花。开过花的鳞茎不再抽叶和开花,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新的鳞茎,可存活2~3年。
繁殖方法一般分株繁殖,6~7月在植株基部产生新鳞茎并萌发新株后,结合换盆,从假鳞莘基部将其分开,新株需要有2~3个假鳞茎,以保证其健壮生长和开花。
栽培管理盆栽、地栽均可,忌阳光直射。浇水应本着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生长季节每周根外浇施一次复合肥,也可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叶面喷施。花期增施钾肥可使花茎粗壮、花朵鲜艳。
病虫害防治鹤顶兰通常易感染灰霉病。虫害相对较少,仅见红蜘蛛,可用75%的克螨特等杀虫剂喷洒。
灰霉病又称花腐病,除为害鹤顶兰外,还为害蝴蝶兰属、卡特兰属、石斛兰属、万带兰属等兰花。在气温为7℃~18℃、棚室相对湿度高于88%时,极易发生兰花灰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花器、萼片、花瓣、花梗,有时也为害叶片和茎。发病初期,花瓣、花萼受侵染后,24小时即可产生小型半透明水渍状斑,随后病斑变成褐色。每朵花上病斑的数量不一,但当花朵开始凋谢时,病斑增加很快,花瓣变黑褐色腐烂。该病每年多在早春和秋冬出现2~3个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浇水时不要将水溅到花朵上,如果从顶上浇水必须在上午太阳出来后进行,使叶上的水干得快些。(2)精心养护,合理调控环境的温湿度,尤其是早春、初冬低温高湿季节,使养护鹤顶兰的温度或湿度不利灰霉病发生的条件。(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约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鹤顶兰株形美观、花形独特、色泽艳丽,在温暖的地方可种植于庭院树丛下及溪旁,冷凉之地可盆栽作为室内观赏。另外,鹤顶兰的假鳞莘可入药,具有清热止咳、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咳嗽、多痰咳血、外伤出血等。
鹤顶兰属约有40种,我国有8种,全部可供观赏。同属的黄花鹤顶兰(Phaiusflays)叶具黄色斑点,花淡黄色,不完全开放,唇瓣具3~4条褐色条纹,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本栏编辑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