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梵志诗歌的价值

2009-07-15 04:42邓后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

摘 要:王梵志是初唐著名的白话诗人。自敦煌石室中发现大量王梵志的诗歌写本后,国内外的学者便开始了系统研究的工作。通过对失散在世界各地的王梵志诗歌的搜集整理,以及对我国传世文献中有关资料的钩稽,研究工作有了长足进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梵志诗歌集的分析,阐述其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关键词:王梵志 敦煌写本 文献价值 俗文学

一、王梵志及《诗集》的散佚、搜集和整理

王梵志,初唐的白话诗人。他生于隋朝,主要的创作活动在初唐。王梵志的诗歌,在《全唐诗》中并没有著录。但是在唐宋以来的诗话、笔记中保留下来二十多首。直至敦煌藏书发现后,经过几代敦煌学者搜集、整理,才终于显出庐山真面目。

在敦煌石室发现的通俗诗歌中,王梵志诗最为出名。王梵志诗歌具有通俗易懂的诗歌风格,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是迄今发现的俗文学作品中的代表。

对于王梵志诗歌的搜集整理,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搜罗完毕。在此前后,国内外的学者便开始了对王梵志诗歌的汇辑、校勘、注释等研究工作。法国戴密微的《王梵志诗附太公家教》,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朱凤玉《王梵志诗研究》(校注篇),项楚的《王梵志诗校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中项楚《校注》后出,最为完备。《校注》整理汇集了敦煌写本34件,加上传世文献中钩稽所得的诗歌,总计390首,是王梵志诗歌汇辑的集大成之作,从而基本廓清了全部内容。此外,《校注》对《诗集》的作者、不同版本的写卷编辑年代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项楚提出的“王梵志诗是若干无名白话诗人作品的总称”的理论,为王梵志诗歌的搜集整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扩大了王梵志诗歌的包涵范围,从而使搜集整理工作可以从敦煌写本和传世文献两个方面加以进行。

二、敦煌写本中所见王梵志诗歌的写本

古代文物典籍的发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甚至左右着学术史的发展脉络。敦煌藏书的发现,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然时值乱世,大量的遗书被外国人窃去,部分为国内官僚地主和私人收藏,从而造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是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写本中王梵志诗歌,自然也分散到了世界各地,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家。

(一)英国所藏王梵志诗歌写卷十二个

1.S.0788原卷卷端题“王梵志诗集并序上”。卷末三次题记:“大云寺学士郎邓庆长。”原卷残损,序文尚全,存诗十五首,残诗三首。2.S.1399原卷前后与上下严重残损,唯存残诗十三首。3.S.2710原卷末题“王梵志一卷”,接有题记:“清泰四年丁酉岁十二月合书,吴儒贤书,从头自续泛富川。”存诗六十五首,残诗一首。4.S.3393原卷卷端题“王梵志诗一卷”,卷末题“王梵志诗一卷尽”。可辨的日期有“二月二十六”、“二月十八”等,余则涂抹不清。存诗九十一首,残诗一首。5.S.4277原卷前后皆残,存诗二十三首。6.S.4669原卷前后俱残,存诗二十二首,残诗五首。7.S.5441原卷前为“季布骂阵词文”,词文末有题记:“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公元978年)四月十日泛礼目学士郎阴奴儿自手写季布一卷。”次为王梵志诗,卷前三次题“王梵志诗集卷中”。卷末残,存诗十九首,残诗二首。8.S.5474原卷前后严重残损,唯存诗四首,残诗一首。9.S.5641原卷前后残损,唯存诗二十五首,残诗二首。10.S.5794原卷前后残损严重,上方亦有残损,唯存十一行,残诗十二首。11.S.5796原卷卷端题“王梵志诗集卷上并序”。次为序之全文。次存诗二首,残诗一首。余皆残损。12.S.6032原卷前后严重残损,唯存诗四首,残诗一首。另有S.0516《历代法宝记》载无住和尚引王梵志诗一首。

(二)法国所藏王梵志诗歌写卷十五个

1.P.2607原卷题“王梵志诗一卷”。此卷为习字者信笔所书,仅有诗半句。2.P.2718原卷前一部分为王梵志诗,首末题“王梵志诗一卷”,存诗九十一首,残诗一首。后半部分为《茶酒论一卷并序》,题下署“乡贡士王敷撰”,卷末有题记:“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院弟子阎海真自手书记。”3.P.2842原卷为卜筮书,已残。背面系用道书纸补缀,补缀的道书为《太上玄一真人真锭光说无量妙道转神入定妙经》残文;接为王梵志诗,首题“王梵志诗 一卷”,末有题记:“己酉年二月十三日学士郎全文。”然唯录诗十四首。4.P.2914原卷前部分残损,卷末题“王梵志诗卷第三”。次行题记:“大汉天福三年庚戌岁闰四月九日金光明寺僧自手建记写毕。”次行又题记:“大汉天福三年岁次甲寅七月二十九日金光寺僧大力自手记。”隔行题:“王梵志诗卷第一。”下接书《兄弟须和顺》诗一首。(按:“庚戌岁”为后汉隐帝刘承佑干佑三年,公元950年,题记年号或干支有误)存诗二十一首,残诗二首。5.P.3211原卷首尾俱残,存诗五十七首,残诗四首。6.P.3266原卷前后残,存诗四十一首,残诗一首。7.P.3418原卷前后俱残,存诗四十六首,残诗一首。8.P.3558原卷卷端题“王梵志诗一卷”,卷末题“三年正月十七日三界寺”。存诗九十一首,残诗一首。9.P.3656原卷首末题“王梵志诗一卷”,存诗九十一首,残诗一首。10.P.3716原卷首末题“王梵志诗一卷”,存诗九十一首,残诗一首。11.P.3724原卷首末皆残,存诗二十二首,残诗一首。12.P.3826原卷前一部分为佛教文字;后半部分为王梵志诗,首题“王梵志诗集卷”,接录诗半首。13.P.3833原卷前部分残,卷末题“王梵志诗卷第三”,次行题记:“丙申年二月拾九日莲台寺学郎王和通写记。”存诗五十二首,残诗二首。14.P.4094原卷前一部分残,下方亦残损多处,卷末题“王梵志诗集一卷”,次行题记“王梵志诗上、中、下三卷为一部,又(下残五至七字)”;次行又题记“维大汉干佑二年(949)岁当己酉白藏南(下残五至六字)”,次行接书“叶节度押衙樊文升奉命遣写诗(下残三至四字)”,次行接书“册谨录献伏乞,容纳请赐(下残三至四字)”。存诗五十八首,部分诗有残损。15.P.5916原卷题“王梵志诗集卷上”,原卷情况尚不清楚。另外有P.2125《历代法宝记》、P.3201与P.3876之《佛书》三个写卷,各引王梵志诗一首。

(三)沙俄所藏王梵志诗歌写卷五个

1.苏.1456原卷卷首残损,卷末题记:“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五月日抄王梵志诗一百一十首沙门法忍写之记。”大历为唐代宗年号。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王梵志诗写卷,与斯坦因、伯希和所劫王梵志诗写卷的内容皆不同,文献价值极为重要。此卷存诗四十四首,部分文字残缺。2.苏.1487原卷首末俱残,下部边缘亦残破,唯存二十四残行,诗十三首,部分已残。3.苏.1488原卷前后俱残,唯存二十四行,诗二十一首,部分诗句已残。4.苏.2852原卷前后俱残,唯存五残行,诗一首,残诗二首。5.苏.2871原卷前后及上部皆残,唯存十五行,诗八首,部分已残。

(四)日本所藏王梵志诗歌写卷一个

日本奈良宁乐美术馆藏一王梵志诗敦煌写卷,为王梵志诗集一卷抄本,存诗八首。

此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遗书散录》着录李盛铎藏“散.219”号,为“王梵志诗卷一,辛巳年十月写本”,尚未公之于世;

三、传世文献中王梵志诗歌的搜集整理

王梵志诗歌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不见著录。郑樵《通志》卷六十七有《王梵志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录有《王梵志诗集》一卷。此外,王梵志诗歌的流存,主要是历代诗话、笔记小说。根据学者钩稽整理,有以下几种:

1.王维诗集中有题目为《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的两首诗,注为“梵志体”。2.皎然《诗式》中引王梵志诗一首。3.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中,录有王梵志诗歌十八首。(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十《见世报》中引王梵志诗一首。此诗见于《云溪友议》,而文句稍有不同。)4.黄庭坚《山谷集》卷十三有《书梵志翻着袜诗》一首。5.慧洪《冷斋夜话》卷十《独传灯录》引王梵志诗一首。6.南宋费衮《梁溪漫志》录王梵志诗歌九首。八首见于《云溪友议》,一首未见前人著录。7.南宋陈岩肖《伊溪诗话》卷下,记录王梵志诗歌一首。8.清冯班《钝吟杂录》卷二《家戒》中引王梵志诗歌一首。此诗见《云溪友议》,文字有所不同。

四、王梵志诗歌的文献价值

王梵志的诗歌属于“草胚”式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成熟的雅诗。诗歌作为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现实生活到成熟的文人作品,从理论层面分析,应该有三个层次:即作为诗人,他所接触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在自己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并逐渐内化为一种“体验”;诗人把这种“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一种草胚,即一种粗糙的、初步的作品的雏形;最后,诗人对这个“草胚”进行加工和润饰,最终形成一篇文人诗歌。可以说来自现实生活的俗文学,为雅文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营养土壤。王梵志诗歌正是这种距离现实生活最近,最能反映社会现状的作品,真正保留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因此,王梵志诗歌中反映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很大。再者,诗歌中大量保存了民间俗词俚语,这对于中古语音,尤其是唐代初期语音的研究,提供了最为基础、最为直接的语言资料。

(邓后生 兰州大学文学院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