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喜琼
摘 要:文章针对电子对账系统存在的风险和缺陷,探究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电子对账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对账系统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166-01
2007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市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开发和推广运用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以下简称电子对账系统),电子对账系统实现了人民银行营业部门的账务与开户单位的账务按日核对电子化数据处理,对防范支付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从运行的情况看,对账系统本身和对账系统管理均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电子对账系统存在的风险和缺陷
1.开户单位不能实时查询,数据存在被篡改风险。由于电子对账系统未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直接连接,而是每天由中心支行业务主管于营业终了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中用软盘拷贝导入(或次日在备用机上恢复数据用软盘拷贝导入),开户单位只能在人民银行发出对账信息后,核对上一日账务,不能通过系统及时掌握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实现实时查询和对账。同时,数据拷贝过程中存在被人为篡改的风险,加之对账回单上的特种存款等长期不动户余额不能自动产生,需要人工干预,为人为更改对账数据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2.支行经费账户不能核对。实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集核算改革后,损益类账户已集中于市(州)中心支行,所辖支行经费核算使用同一账户,每日对账单上经费账户体现的是全辖经费支出数据,支行无法核对。
3.对账系统数据差错难以更正。人行对账员发现开户单位对账员由于操作失误而产生“账务核对不相符”时,不能将核对信息退回并要求开户单位重新核对,造成差错难以及时更正。
4.当日无发生额账户缺乏查询功能。对账系统对当日没有发生额的账户,无法查询账户余额,影响开户单位对账和掌握资金情况。
二、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账系统管理职责不明。《会计集中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电子对账系统管理部门,对账系统操作和管理一般由中心支行营业部门负责,但根据《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和科室职责分工规定,对支行会计部门的检查辅导由中支会计科负责,营业部门没有检查辅导职责,导致对支行电子对账现场检查管理存在盲区。
2.对账系统业务培训不到位。对账系统建立及上线运行的业务培训仅用了半天时间,培训的重点在系统参数的建立,对操作和具体管理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对账操作各地做法不一。
3.对账系统操作人员权限不清。系统虽然于2009年2月9日进行了升级,新增了事后监督管理员和内审监督管理员,但对其操作权限和操作要求不明确。
4.人员紧张问题突出存在违规代班现象。2007年6月营业室岗位整合后,市(州)中心支行营业室一般只配备8名工作人员,按照《会计集中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规定,对账员由营业室内部监督员兼任,因此,营业室代班工作仅同城票据交换管理员一人担任,一旦有两人以上出差、休假,违规兼岗现象在所难免。
5.对未及时对账问题缺乏制约管理措施。由于缺乏相关法规规章对开户单位不及时对账的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加之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后,人员相对紧张,没有专门人员负责与人民银行的对账工作,并且普遍把电子对账当成附带和可有可无的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操作员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对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金融机构甚至以系统故障等为由长期不对账。
三、完善电子对账系统的建议
(一)对现有电子对账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1.将电子对账系统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直接连接,防止人为篡改数据,并方便开户单位随时查询其账户资金余额及变动情况(无论当天有无业务发生),实时进行账户核对;对长期不动户账户余额在对账回单上能自动产生,无须人工干预。
2.增设开户单位重新对账功能,即对开户单位对账员误操作导致的“账务核对不相符”,经人民银行反馈查实后,由开户单位会计主管确认、注销,重新进行对账处理。
(二)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1.修订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明确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和内审、事后人员的操作权限。建议改由事后监督中心担任对账工作,即减轻营业室人员紧张压力,又实现了前台与后台的分离。
2.加强对开户单位对账人员业务培训,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严禁违规操作和违规行为。
3.尽快制定出台规范管理对账工作的法规规章,规范开户单位对账行为,并加大宣传引导和管理监督力度,提高开户单位对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议对支行实行真正的财务集中管理,即支行发生的财务费用在实行报账制的基础上统一由中心支行核算列账,支行不再有费用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怀化中心支行营业室 湖南怀化 418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