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岚
新课程标准中把环境看作一种教育资源,强调环境对于人的认知、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获得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它赋予了环境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位置。环境就如同教师一般具有了教学的功能,它对学生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通过利用各种环境去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中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对环境创设进行“设计”,以充分发挥环境的促进功能,使得“偶然的环境”变成“教育的环境”。
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建议: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等多种化学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给学生创设科学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的活动,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台州市第一中学地处台州市中心区,优越地理位置和特色的台州经济产业结构,为开展化学科技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因此,教师应该以乡土化学资源为依托,将化学新教材的知识延伸,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化学科技教育资源。这不仅能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发展乡土经济的情感,也充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社会”的课程理念。
当前校园廊厅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廊厅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廊厅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并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廊厅环境为了美观,只是挂几幅一成不变的图画或伟人的头像和名言,而忽视了其真正的教育价值与具体的实用性。大都停留在“环境布置”范畴之内,很少从“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范畴来思考和建设。
廊厅环境建设特色不明显廊厅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廊厅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但是,在实际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廊厅环境建设,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本土特色的教育,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切合实际的有效创新不够学校在廊厅环境建设中,形式单一,措施、手段还不能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廊厅环境建设怎样更好地贴近学校、贴近学生,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怎样把合理地满足需要与科学的引导相结合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切实有效的加以解决。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校园廊厅环境建设
在廊厅环境创建的实践中,将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是廊厅学习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这不仅给化学课堂教学提供“生活化”“科技化”的教学资源,给研究性学习提供许多可行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也使化学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和实践,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搭建平台。在廊厅科技学习环境创建过程应该是师生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科技知识过程。为了使“廊厅”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应该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让环境能够说话、问题化,学生自己的作品要能够展示等。
化学课堂教学为廊厅环境建设搭建知识平台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地方性化学科技知识,对教材中相应知识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生活实用性,激发学生对参与课题研究和环境创建的热情。学习“海水获得化学物质”时,及时渗透“海草中如何提炼碘单质”“海水淡化技术”知识;学习“硫及化合物”过程中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你对化石燃料大量使用的看法”, 酸雨的防护与治理;学习“煤的综合利用”介绍当地的火力发电,组织学生讨论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学习“有机合成”介绍台州医药生产基的主要产品和一般合成原理,等等。廊厅建设可以通过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中寻找典型案例,构建起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活动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科学知识的落实,实验技能、制作技能等培养,又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研究性学习为廊厅环境建设提供了空间平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科学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这又为廊厅建设提供了空间平台。在实施中,首先是选题上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例如与学生共同商讨,根据台州火力发电的优势和化学学科特点,决定先开展“煤炭和台州火力发电”专题研究。又如在实践中,学生按照各自的关注点选择相应的课题:海带中取碘单质的探究、关于市场上加碘盐及市民使用加碘盐的调查、海门河污染现状初探及其对附近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校人工湖主要污染源的调查,等等。其次,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和研究,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参与研究的一位学生在体会中写道:“科学研究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研究性学习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研究,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 在研究结果上,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决策。
活动课程扩大了科技廊厅的范畴活动课程使科技廊厅从学校走向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己撰稿、设计、绘画和裁剪,研究成果制作成精美的科技展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搬进社区,向广大居民展示和宣传我们的研究成果,引导广大居民也参与到关注身边的各种社会和生活问题。
师生合作让学生成为廊厅环境建设的主人在廊厅科技环境创设中,教师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创设主题,活动主题选择、小组形成等的主动权都交还给学生自己。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需求进行自主选题,根据本人性格特征和技能水平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然后开展各项调查研究,进行活动总结反思,选择最佳创设区域,设计和创建主题环境,也都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师仅在学生遇到问题再给予帮助和支持。由于环境创设的内容是符合他们自己兴趣和需求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强烈参与积极性,表现出高度的同伴合作精神。教师与学生在环境创建过程中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教师和学生接触更多了、交流更频繁了,相互了解也更深了,所以环境创设也为形成平等、和谐的师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各种学习和活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自主性、自信心得到发展,提高了责任感。
创设“学习帖吧”让廊厅环境在“对话”中变化环境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变化。实践中,教师专门在创设的廊厅环境中开辟一块供学生提问的“学习帖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各研究过程或结果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教师或研究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解释,根据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成的问题作为再研究的资源,不断将化学科技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和拓展,继续进行对生成的新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科技学习廊厅的内容进行丰富或调整,甚至重新布置。如部分学生通过对“关于对台州电力工业和环境的课题”学习后,就引发了一系列台州特色制造也与环境污染的思考,提出“黄岩塑料制品基地对环境影响”“椒江医药基地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和“温岭横峰鞋业制造对环境的影响”等研究课题。再如“从海水提取化学元素”激发学生对“蟹、虾中甲克素的提出和应用的研究”“对海底天然气开发和应用现状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的兴趣。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