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美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越来越重要。激烈的社会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刻不容缓,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呢?
树立现代教育观
进行课程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观念转变,才能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并进行必要的扬弃;观念转变,才能对创新教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教育观念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应该超出“教师”传统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上无限增长的知识与学生在校有限时间的学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表现之一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希望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和理解他所教的知识。但实际情况是,一个教师很难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统统教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知识也不可能完全接受。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学生的知识总比教师的少。如此下去,只有“老”的教师才有知识,才最有资格当权威和专家。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该要有改变这种状况的勇气,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近或超过自己的水平,以适应科学技术竞争的需要。当然,在知识的数量方面苛求学生全面达到或超过教师显然是困难的。但是,要在智力发展的各种能力上,比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达到或超过教师则并非不可能。在创新教育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
“一碗水”可能会教出“一桶水”在传统教育中,由于知识只能由教师向学生单方面流动,因此,教师一定要比学生知道的要多。“要使学生能得到一碗水,教师就得先准备一桶水”,就是这种情形的生动比喻。不能完全否定在教育上尤其在以知识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上这样的理解、看法和做法,但是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创新教育中就不一定完全合适。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为重要目标的创新教育中,如果教育的重点确实是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方法的培养,那么,“一碗水”的作用很可能会超过“一桶水”。2 000多年前我国思孟学派的《学记》就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记载。学生如果能“继其志”,完全有可能超过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看他能否让学生“继其志”,是否能教出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是否能教出比他自己还要强的学生,是否有通过“一碗水”而教出“一桶水”的胆量、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创新教育中,教师不一定都要比学生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创造性看法。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量与其创造力不成正比创造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量与其创造力之间并非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即知识多的人其创造能力不一定就强,知识不多的人其创造能力也不一定不强。人们十分熟悉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对于培根的另一句话就很少有人知道:知识的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去运用它,运用它的方法乃在知识之外。知识是死的 ,而人是活的,知识只有在会用的人手中才会转化为力量,否则,死的知识不仅不是力量,而且可能成为人们前进中的一种障碍。美国学者洛顿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开发了创造力的小学毕业生,远远比扼杀了创造力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有着更多的成功机会。”事实上,有时知识太多,常会形成“条条框框”,从而使其思维的“禁区”也多,结果反而束缚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限制人们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创造学原理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创新教育。
进行少而精的课堂教学课堂讲授历来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实施创新教育,科学地精选讲授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在讲授专业课时,要删去一些描述性、资料性的内容,而把精力主要放在讲授基本概念、方法和观点上,做到用有限的知识材料讲出明确的概念、正确的方法和鲜明的观点,然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有关材料。为了进一步减少“死背”部分的知识比重,可将专业课中的有关知识划分为3个层次进行讲述:必须牢牢掌握的知识,只须一般知道的知识以及泛泛了解的知识。对此,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关层次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经常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认识上的分歧等。教师在写出相关论文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思想、想法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向学生做系统的讲述。另外,教师讲课要注意带有启发性,要想方设法引导、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授课语言要简练、富有幽默感,以从心灵深处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
进行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所谓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所学知识的范围和重点,自选题目自己分析、自找答案地列出提纲进行自由讨论。讨论中要求打消各种框框和顾虑,只要发言有根据、推理合乎逻辑者都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创造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外作业上进行变革可以要求学生在复习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去分析、对比所讲材料中各部分的关系,从中提炼出重点,并用最少的文字或精练的图表准确地表述出来。一个教学阶段后可以布置学生自拟一份试卷并作出解答,其具体要求是:试题必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些教材上或讲课中无直接答案、但根据所学知识又能解答出来的话题。笔者曾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很感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才能培育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担当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