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2009-07-14 09:54王英帅
关键词:基本能力成效语文教学

王英帅

摘 要:中学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一般说来,几种基本的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突出,科学规划,训练有素,在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方面卓有成效,推动教改和课改深入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本能力;培养;方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32-03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的要求,中学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师要重点突出,科学规划,训练有素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不断推进教改、课改深入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许多学生胆子小、不敢说,有的虽能说,但又说不清楚,没有明确的主题,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地说,愉快地说。培养口语能力可从五点入手。

1.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课标”建议我们,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学生生活中经历过,他们就愿意说,而且能说得多,说得好。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加以引导。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就有兴趣,话匣子就打开了。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说话的信心就会增强,能够积极参与,会产生好的口语训练效果。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口语交际活动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新大纲也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环境渲染法、童话故事法、随机情态法等。

3.选择目的性强的内容。“课标”指出,口语交际做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口语交谈中养成文明习惯。要用“你好、请”,讲完说“谢谢”,说错话用“对不起”等等。良好的语言和和谐的体态动作,如春风沐浴学生的心灵,加强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4.口语交谈中树立信心。学生往往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耻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和说话的方式,让口语交际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作为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距离的开放式交流。

5.选择行之有效的手段。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和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有助于营造语言交际氛围,特别是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手、脑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得到视听享受。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口语的培养是长期的任务,口语训练任重而道远。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又确实有“法”可依。常用的方法是:

1.比较阅读法。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在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表现的则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2.求解阅读法。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辟新径,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过难,思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用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问题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样,就能诱发学生对求解性阅读的自觉需求和尝试。

3.质疑阅读法。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思维绿洲,智能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科学性。

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其中,解疑是关键,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究“技法”,注意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恰当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发散,对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并养成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

4.探究阅读法。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变接受性阅读法为探究性阅读法,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带着感情读才有可能学好。探究性阅读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作品解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立研究点,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时,带着强烈的探究意识去主动探究。

5.序列阅读法。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阅读方法不等于就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就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训练,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高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螺旋上升。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总结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迈出新步伐。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

1.观察阅读积累材料。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脸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2.小中见大有感而发。“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去写。这说明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要改变这种状况,主要是促使学生增加生活积淀,引导他们学会联想,使他们认识到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宝库,从而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放开思维,去发现、感受身边每天发生的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并发掘其意义,提升其价值,用这些新鲜素材写成立意新颖、深刻的故事。

3.课堂教学开拓延伸。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去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能。这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仍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作文。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把某些课文续写,或是写一些想像作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4.因人而异发展个性。(1)个性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体验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只有在体验中成长的学生才有自己的切实体会,为写作提供鲜活的基本生活材料。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写一篇作文,总不会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个性体验。(2)个性思想。事物是有特点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分辨事物细节上的差别,而其观察内容则既可以是自然万物,也可以是人情世故,如人的表情、语言、性格、内心世界等。(3)个性表达。文章要标新立异就要反对套话、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就要使用属于自己充满个性的语言。例如:以《我爱……》为题的作文,有一个女生却写《我爱男生×××》,这个小作者敢于说真话、抒真情,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虽然涉足了学生的情感禁区,但毕竟全出于她的思想。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却不敢表达出来,而是刻意地去“做”文章,强编,硬凑,于是抒情成了无病呻吟,假话连篇。我们要保护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保护一颗颗稚嫩的童心;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鼓励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写出自己的文章。

5.创设随机练习环境,拓展表达空间。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聊天课,让学生尽情畅谈。其内容不限,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际,凡是听到、看到、想到的都可以综论一番。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可使学生锻炼了口才,增长才干。

6.鼓励学生勤写。写作时没有必要正儿八经地坐在桌子面前,准备好纸笔,告诉自己“我要写作了”。写作贵在“自由自在”,不受限制,自由发挥;要写自己乐于表达的东西,想起来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身边带一个小本本,遇到有趣或值得思考的事儿,就立即写下来。

7.加强师生沟通。书信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可以在书信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倾诉心中的喜、怒、哀、乐。当然也应该科学地评价学生作文,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作文兴趣,能自觉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能包办代替,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明理的乐园,展示才艺的舞台,快乐成长的殿堂。

2.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新世纪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和创新色彩的课堂。教师应该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并能灵活驾驭、有机调控;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自学习惯;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培育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也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有效促使学生勤于实践,坚持自学,在实践中练就能力。

3.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结构。我们要善于让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学会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是活泼有效的自学方法,能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集大家的优势攻克知识的难点。学不懂的,可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4.拓宽自主学习的道路。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情、国内外事件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资源。因而,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扩展知识面。学生的头脑一旦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灵获得解放,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学能力才会真正得提高。

虽然语文课的教学任务繁多,语文教师的担子沉重,但我们只要科学规划,按时段重点实施,对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就能获得好的成效。

【责任编辑 薛春科】

猜你喜欢
基本能力成效语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