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9-07-14 03:11张文秀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文心语文课程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改革,很多学者用“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来表述。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夏丏尊和叶圣陶在《文心》一书中,已经体现出对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和一定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语文教育文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语文教育大师在改革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可贵尝试。全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从1931年秋到1934年夏这段时间内,一群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从书中所描写的情况看,已经体现出两位作者的资源意识:教室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场所,图书馆、大自然、家庭、工厂等,都是他们的“教室”;语文教师和语文课本也已不再是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唯一来源,图画、英文、历史等各科老师,演讲比赛、社会大事、家长、同学等,也都是他们汲取知识的“源头活水”。 可以说,语文课程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文心》中所体现的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课标中所指出的“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①,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课标还强调,面对课程资源,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②,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经典,品读《文心》,会有一些启发。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学生、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大基本要素,相应地,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便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资源。《文心》一书,对这三项资源开发与利用,都有所体现。

首先是教材资源。《文心》中的语文教师王仰之先生充分利用已有的选文资源,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讲授学习的方法。

其次是学生资源。在《语汇与语感》一章中,杜振宇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作文水平之所以进步的心得;《文章病院》一章中,锦华等人将写文章的毛病进行归纳,并以报告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是教师资源。《文心》中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仅有着深厚的语文修养,还有着超强的教学能力。他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讲解选文时,他“采取学生自动的方式,自己只处于指导的地位”③。王先生还有着强大的人格力量,如在《书声》中所叙述的,为了让学生多做些读的功夫,他先自己预备,大声朗读连学生都不怎么熟悉的课文。

书中还体现了其他科目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左右逢源》中就写到,各位先生教授各自课程的时候,往往和国文关联起来解释。如在算学课上,沈先生对写文章时材料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在图画课上,“李先生讲解图画的画法,用各种事物来比喻,把文章作解说的时候尤多”④;在英文课上,张先生往往顾到英文与国语的比较。书中还记叙了英文教师张先生讲解小说与叙事文的区别,图画教师李先生讲解词的意境的事情。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资源之外的资源便是课外学习资源,《文心》一书也有涉及。

校内资源是一笔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为了实际说明读书笔记的种种,王先生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把课堂搬到图书馆;壁报上《谁愿意迷恋骸骨》的文章,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古文的思考;演讲会上,锦华的演讲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自然资源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印象》一文中介绍,面对山中的美景,乐华和大文不仅思绪豁然开朗,也身临其境般地体会了“明灭可见”四个字的精妙,真切感受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动!

良好的家庭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小的书柜》一文可以看出,大文家大量的藏书对开拓视野、巩固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的写字》中,慧修的父亲指导了慧修、志清、乐华三人的习字,三人受益颇多。

生活资源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日记》中,乐华将在上海做难民的经历写成日记,从国家大事中找到了写作的题材。《语调》中,已退学在工厂过了两个月铁工生活的乐华,之所以能提出关于同声母和同韵母的独到见解,也许正是“在工厂里听惯了叮咚叮咚的打铁声和轧拉轧拉的机器声的缘故吧”⑤。

二.《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启示

(一)利用教材资源是基础

虽然教材这一传统知识载体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是它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动摇的:从内容来看,它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凭借”;从功能来看,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工具”。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推进,教材内容逐渐得到拓展,其功能也渐成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与语文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教材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教材,充分地分析教材,合理地调整教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效。

(二)挖掘教师资源是重点

语文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首先体现在他是开发与利用其它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这是由其教学角色所决定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体现在语文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管是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方法,还是其成长经历、人格修养,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它所产生的教育意义,现时来看可能是潜在的、隐性的,但从长远来看将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

此外,也不能忽视其他科目教师资源的利用。这也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的。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本就不是对立的关系,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学习其它学科也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因此,重视其它科目的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语文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开发学生资源是关键

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理念的提出,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普遍认同并日益凸显,课程的功能也逐渐由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课程的实施也逐渐由强调死记硬背,转变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因此,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看,就要相应地提高学生开发与利用资源的主动性,这不仅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更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正如教师一样,学生本身也是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爱好兴趣、学习成果,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甚至是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之间的差异等等,都可以拿来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四)开发课外资源是补充

由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共同构成的课内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主阵营,但是语文天然就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学生还有着更加丰富的课外资源:从校内资源来看,学校的建筑设施、发展历史,图书馆、阅览室、演讲比赛、报栏等;从自然资源来看,高山流水、花草树木等;从家庭资源来看,家长的职业学识、家庭的环境氛围等;从社会资源来看,流行文化、国家大事等,都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尝试着将课外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实践能力,陶冶情操,增加文化底蕴,有着课内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夏丏尊和叶圣陶合写的《文心》,不仅已经潜在蕴含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程资源多元化的意识,而且也体现出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然,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所提供的语文课程资源,无法与当今不断完善的理论相媲美。但不能否认,两位作者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探索实践,是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对现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是有启发意义的。书中的许多语文教育思想,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开发、挖掘和利用的。

参考文献:

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③④⑤夏丏尊、叶圣陶.《文心·文章作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张文秀,女,山东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心语文课程利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画与理
冬天来啦
节日的烟花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