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

2009-07-14 03:11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全文背影松鼠

蒲 龙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了落实这些教学思想,我们构建了“阅读文本,生成问题——启发引

导,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一.阅读文本,生成问题。

“阅读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是“教学”,“阅读”是教学的对象,即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阅读。这样看来,要进行阅读教学,首先必须让教师和学生各自独立地充分地阅读文本。并从下列角度挖掘问题。

1.从标题中挖掘问题。比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可以引导学生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自主设计这样3个问题:(1)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2)怎样向沙漠进军?(3)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是怎么样?这样,全体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经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自主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可谓事半功倍。

2.从重点段落中挖掘问题。 比如,《松鼠》第一段:“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是全文的总说段,根据这段在全文中的地位以及与下文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文中这具有总说作用的第1段,并概括出松鼠“漂亮、乖巧、驯良”这三个特点,然后明确这三个特点分别写在哪些自然段中,进而在逐段的探究中把学习不断引向高潮。

3.从关键句中挖掘问题。如《背影》,开篇的第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就是全文的关键句,具有很强的表达作用。这一关键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如下悬念:(1)作者为什么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2)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看到了父亲的背影?(3)围绕着“父亲的背影”,发生了哪些故事?而这三个悬念正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4.从文章结构特点中挖掘问题。教《在烈日和暴雨下》,学生朗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明显的结构特点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并预设如下目标:第一部分——(1)画出有关描写烈日和祥子在暴雨下拉车感受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2)为什么要着力暴雨之“暴”?这说明了什么?

二.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从思维方法、知识要点等方面“点”一下,让学生再度涵泳体味,再次动脑深入地分析问题,顺畅地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更深的印象,获得更大的益处。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也,则不复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面三种方法释疑:

1.找。对于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通过查找阅读资料和工具书,通过思考或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自我释疑。在预习时,学生对生字词方面有不理解的,可通过查找工具书,解决疑难。

2.读。以读为主,在读中释疑,读中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多读,在教学中,要“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变听懂为读懂,使问题在读中得到理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得到有效的发挥。A.边读边想:读一句话想想这句话讲什么,读完一段、一篇时要想想这一段、这一篇连起来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方法和道理,这样才会不断进步。B.多读多想:碰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可能就会读懂。

3.议。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在教学上,他提出“应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讨论又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讨论求解按“个体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这样三个步骤进行。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伙伴。

构建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学的无序状态,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发挥课堂结构的整体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性阅读教学需要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支撑,在“教无定法”中显得有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活动在井然的秩序中开展。

蒲龙,甘肃省会宁县丁沟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全文背影松鼠
主题:背影里的爱
背影
小松鼠
松鼠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