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在考试中,作文得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语文总分的高低,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疲于应付,作文水平可想而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整体提高。出现这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牵制,作文教学随着应试棒转,很难走出新路子。作文只是语文考试的一个板块,教学需要权衡考点与时间,作文教学不可能受到太多的重视,教学时间和师生精力不得不均衡的投注于语文知识的“全面”上,作文教学出现常规的模式化训练:命题——提示方法——例文参考——机械模仿,甚至有老师把抄写、背诵优秀范文当作应考备考的“金钥匙”。急功近利,导致投机取巧,作文训练仅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枯燥乏味,这无疑背离了作文的本真。
初中作文教材建设滞后。多年来,作文教材便是分散附缀在语文课本单元内容之后的点滴或片断文字,新教材中的作文教材,分散地包含于每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中,从量上来看是少之又少。而且多年来,中考作文形式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考话题作文的时候居多,今年我市作文考题略有变化,出现话题与命题两选一的灵活形式。而话题作文作为作文形式上的一个类别;它应该有区别于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许多“专项”要求,然而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没有关于话题作文的“教材”。语文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凭着个人的“功底”,“跟着感觉走”,教材建设的滞后,致使作文教学无“本”可依,缺少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语文教师个人作文素有的高度直接左右着学生的水平高低。
学生作文难,作文水平不理想,还因为学生无话可说,阅读量偏少,知识面窄,语汇积累不够,加上生活圈子小,生活内容单调,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感受、思考和热情,无“物”可写,无“感”而发,无“情”可抒。作文课普遍成了师生的“头疼课”。
《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倡导“写身得之见,抒身得之情”。不难看出,现行的作文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几乎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真正地去实施新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呢?
首先,语文老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其要义,端正作文教学的态度,再不要仅仅为了应考而教作文。意识决定行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少些急功近利的浮躁之举,应付之举。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出发点去教作文,而不纯粹为了追求卷面分数去教作文。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教师要有“着眼学生长远能力”的眼光,要有淡化分数的勇气,要有正确处理作文教学与考试的策略。实质上,为能力而教学与考试并不绝对矛盾,能力提高了,自然考试成绩不会差。出发点影响教学方向、过程、手段,决定成效。
其次,由于初中可资作文教学的教材短缺现象,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其中包括写作方面的修养。收集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自筹作文教材,力求科学、合理的将这些课本外的“资源”引进课堂,丰富作文教学内容。当然,寻求课外的“资源”,应该在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基础上去完成。新教材中,独立成体系的作文教材虽然没有,但是每个教学单元提供的阅读教材也是作文的活教材,教师应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中的作文教学资源。
第三,针对学生无话可说的现状,采取一些必要的有助作文教学的措施。初中学习科目较多,课内教学时数都有限,充分利用课内时间之余,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卓有成效。
活动一: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开辟“阅览天地”,健全借阅制度,设立班级流动箱,让图书室不再成为迎检的摆设,让那些尘封在橱柜中的图书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书籍于人学习、成长的作用,多少“大家”都有切身体会与精辟总结。然而好多学校的图书室只是形同聋子的耳朵——摆设,学生课外读物除了教本外,还有什么呢?书摊上一些低俗的杂志、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倒成了部分学生的读物,而那些百科知识读物、文学名著、历史演义、名人故事等人类文化的精粹却沉睡在四墙包裹的橱窗之中,这种悲凉源于学校图书室建设与管理的落后上。充分利用库存图书,既能扩大学生的见闻,同时也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
活动二:开展作文系列讲座活动。这项活动可由有经验的老师组成一个专班,分专题到个人,个人去筹备讲义。专题要切近实际和初中作文要求,不能过于高深,也不能没有依据的泛泛而谈,往往理论上的指导与身边学生具体作文的评析相结合会更受欢迎。
活动三:校内定期组织作文竞赛活动,活动要有始有终,透明度要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系统内各级组织或团体举办的征文大赛。这些都是鼓励写作、激发兴趣的有益之举。
活动四: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校园内可资学生作文水平展示的“平台”有板报、壁报、学生信箱、广播室。让学生的习作在身边上墙、上板,或通过“校园之声传播交流,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是一种培养、强化兴趣的积极心理状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活动看似繁杂,耗时耗力,但它们可以共同营造一种积极的作文教学的浓厚氛围,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在素材、语言、思想、感悟、技巧等积累方面潜移默化之功效是勿庸质疑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活动是值得尝试的。惟有如此,作文教学之“渠”方可流淌明澈之泉,语文教学之“方塘”也才能光洁照人。
作文既然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版块,那么,广大的语文教师就有理由、有责任给予作文教学以足够的重视,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实在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让作文课鲜活起来。走出为应考而为的模式化教学误区,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赵正毅,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