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贞
一、考试焦虑及表现
考试焦虑是高中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它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到了高三,不少学生普遍的感受是:“总感到紧张”“心情烦躁”“复习时提不起精神,上课总想睡觉”“总感到心中没底,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内心感到迷茫”“学习无热情”“上课分神”“感到没动力,学不下去”“失眠,睡不着”“记忆力差”“学习太累,放长假就好……”考生考试前的这些心理状态是以考试焦虑为核心的一组症状,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忧”“急”“乱”“烦”。
“忧”,就是担心,担心什么呢?一是担心眼前的备考,包括:担心不能完成复习任务、担心复习效果不好、担心临考前出什么事;二是担心临场发挥;三是担心考试结果。实质上是担心前途,担心自尊心的丧失(如同学看不起、亲友嘲笑等)。“忧”是认识上的东西,观念上的东西。
“急”,主要是急时间不够,急时间没有好好利用,急知识没有掌握到位,急别人状态好自己不好,急自己信心不足。“急”就会紧张得睡不好,食欲也不好,不停地想吃东西;想到考试就感到心慌意乱。“急”是情绪性的东西。
“乱”,主要表现为时间管理乱,复习没计划与章法,学习效率低。“乱”是行为上的东西。
“烦”,也是情绪性的,表现为:(1)烦躁不安;(2)难以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复习;(3)对考试焦虑本身的担心使考生更加焦虑;(4)因为心情不好,不想跟人说话,包括家人和朋友,出现刺激性障碍,不理人;有人还会出现身体上的障碍,如体重的变化、生病(每到考试就拉肚子),以及行为上的障碍,如逃避。
“忧”是认识,“乱”是行为,“急”“烦”是情绪,人能够直接控制的是认识和行为,不易直接控制的是情绪,情绪主要受认识的影响,也受行为后果的调节,一旦认识端正了,行为有效了,急和烦往往就会自动消失。所以解开“心结”需要从改变认识和行为着手,解“忧”平“乱”,进而调节情绪。
二、中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 成就动机过高,或者说自我期待不合理。
有些人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十全十美,表现在考试中就是对每次考试都要求比别人考得好,小小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情绪反应;有些人则因家长或老师对其成绩过分关注,对其要求太严。这两类人都会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头脑。而一旦面对不太有把握的考试时,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2. 不合理的理念和想法。
有些考生总是在考试之前就一直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忧心仲仲。“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家里会……同学会……”等一类的想法总是困扰着考生,使其难于集中注意力,难于入眠,记忆力衰退。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考生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使其无法好好复习迎考,同时加重了考生对考试的焦虑。
3. 为过去失败的体验所诱发。
从小学到高中,经历了无数的考试,有部分学生有过在大考中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阴影,特别是面对失败时的一些负性情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自责,痛苦的体验等)便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了。当面对新的考试时,当前的考试情景便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从而使人无法从容应考。
4. 用脑过度。
有些学生只顾拼命复习功课,放弃了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体活动时间,长期打“疲劳战”,结果整天头昏脑胀,学习效果很差。当然也有的是营养不良,身体感到过度疲劳,脑神经缺乏活力。往往会觉得一天下来看了很多东西,但好像什么也没有“入脑”,反而更加心慌。尤其一遇到考试,这种体验就更加明显。那么,应该如何缓解或者消除考试焦虑呢?
三、积极应对考试焦虑
1. 调整期望目标,做好准确定位。
每个人由于能力水平和基础不一样,成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期望目标。否则,期望目标过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与自己的现实形成强烈的落差,压力就不可避免,也极易形成考试焦虑。
2. 正确地看待考前紧张、焦虑现象。
考试之前适度的紧张不但不会对考试成绩造成负面的影响,反而会促进考生发挥。因此,同学们不要一感到考前有紧张、焦虑现象就杞人忧天,生怕这种状态会对考试成绩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拼命想消除,有时会适得其反。
3.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有些同学在考试前和考试中经常对自己进行不良的心理暗示,比如经常会对自己说“这次肯定考不好”“这次一定完了”“这次我准备得一点也不充分”,等等。千万别小看了这些话语,它会对你起到很强的暗示作用,让你真的担心起来。特别是遇到考场气氛比较紧张,或者碰到一些难题时。因此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实际上就是要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自我对话,如“考试只是水平的检验,我一定能发挥出我所复习的水平;我的准备很充分了,我一定能考好的”。
4. 深呼吸缓解法。
紧张焦虑会导致呼吸不由自主地加快,从而导致“过度呼吸”。急促的呼吸会引起一些生理变化。如心跳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唾液分泌减少,恶心呕吐等,这些变化都是来自自我调节的神经系统的反应,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意识直接控制这些生理变化。所以,当你在焦虑紧张时,想通过意志让自己不冒汗、不心慌是十分困难的。你能做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呼吸缓解焦虑。
具体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直到吸入最多,不能再吸。大约数四个节拍,稍作停顿,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直到把气体全部呼出,反复练习至少10次以上。
5. 肌肉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对于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
以舒服的姿势闭眼躺好或坐好,跟随指令进行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可伴以低声的轻松、缓慢、悠扬的音乐。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握紧右手拳头,把右拳逐渐握紧,体会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体会这时的感觉。然后重复一遍,再次体会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以及两者有何不同。然后,用左手重复以上做法,达到放松的目的。接下来,按照同样的程序与体验过程进行手臂、面、颈、肩、背、胸、腹、臀、大腿、小腿、脚、趾等各个部分的放松。
最后祝愿同学们保持良好心态,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责任编校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