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芳等
高致病性猪兰耳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严重发病期。为有效防制本病,根据我们的防制体会和农业部“高致病性猪兰耳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将其发病特点与防制要点介绍如下:
一、病因与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猪兰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猪发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以上,眼结膜发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皮肤表现青紫色,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二、剖检变化: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肺表面有弥散、灰褐色的斑状。
三、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来确定。前两者见上述,实验室诊断方法为:1、高致病性猪兰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2、高致病性猪兰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敏连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四、防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猪场应选离城区或村庄密集地3公里以上和环境没有污染的地方。2、养殖户要经常性的搞好消毒:①用1 2%消毒威;②1~2%威特消毒王;③2%烧碱。④发病初期每隔2~3天用上述药剂中的一种对猪舍、用具、运载工具和环境等进行喷雾消毒一次(平时5~7天一次);⑤养殖场生产区进口设消毒池,池中放入1%消毒威对进出车辆彻底消毒。3、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帽及鞋靴,并站在紫外线室消毒15分钟方可进入。也可用1%新洁尔灭喷雾后进入。4、严禁闲人进入养殖区。5、定期消灭场内有害昆虫,用1%消杀一号或消杀二号进行喷雾,杀灭蚊、蝇。6、病死猪要深埋2米以下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时,坑内猪体及四周应撒上生石灰粉。7、要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引种和调猪时应来自非疫区,并经动物防疫部门检测合格的才能引进。到达后,经隔离15天后确认无疫病才能合群。8、搞好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平时在500千克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100克、50克盐酸多西环霉素进行拌料喂给,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此外,应搞好猪舍冬暖夏凉工作。9、按规定对不同猪只做好高致病性猪兰耳灭活疫苗接种,母猪配种前一个月和产前一个月各接种一次猪兰耳病灭活苗,用量为肌注4毫升。种公猪每4个月接种一次,一年3次。同时,应搞好免疫建档及佩挂免疫标识。
(二)高致病性猪兰耳病的防制措施
1、早期诊断:如发生可疑病猪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请专家赴现场会诊,采集病料,在密封的情况下送省、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诊断。2、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区:以发病场(户、自然村、运载工具,市场、屠宰等地点)为疫点;疫区是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处延3~5公里的区域。3、封锁与解除封锁: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所划定的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进行封锁。待最后一头病猪或死亡猪过14天后未出现新的疫情再行解除。4、扑杀与消毒:对有病猪和同期猪扑杀,对病死猪、排污物、被污染饲料和产品、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用1~2%的消毒威、消毒王进行彻底消毒。在疫区边界的各个路口设立检疫站。检疫站的工作人员负责对过往的车辆消毒。同时要加强产地、运输、市场、屠宰的检疫检验工作,杜绝疫病流行,并搞好对病死猪“不宰杀、不出售、不食用、不转运和无害处理”的宣传,提高群防群控知识水平和意识。只有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生猪进行高密度的用猪蓝耳病疫苗紧急免疫接种,才可确保养殖安全。紧急预防时,仔猪、育肥猪每头肌肉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2毫升,种猪肌肉注射4毫升。5、使用的疫苗一定要用国家批准(指定)的生物药厂生产的疫苗,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