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生创业明星的创业“弯路”等

2009-07-13 01:49皮曙初等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弯路刘海桂花

皮曙初等

师智敏是个农民,他是一片千亩有机果园的主人,但他也是湖北省的大学生创业明星。这种有些奇怪的身份组合让他有了一个新称呼:新农民。他有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农村很需要大学生,但大学生不要盲目到农村创业。这个观点来源于他曾经走过的创业“弯路”。

师智敏出身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一个贫困农村家庭,1994年以优异成绩“跳出农门”,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入学半年后,师智敏却做出了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举动:要求转到华中农业大学学习果树栽培。他在转学申请上写道:“我热爱农村,我必须走自己的路。”

大学毕业后,师智敏又做了一回“傻事”,放弃到机关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四川一家园艺公司去打工。在那里,他与同事一道先后攻克花卉和反季节水果种植的一些难题,并从技术员升任到公司的副总经理、董事会成员,月薪4000多元,医疗费全报。

日子应该说过得挺安逸,但他说当时有股急迫的创业冲动。1999年,他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农村。

咸宁是有名的桂花之乡。为发展这一特色产业,当地大力鼓励发展“桂花经济”,当时一棵桂花树苗能卖七至八角钱。师智敏觉得这是个机会,盘算着如果一年能培植出80万株桂花苗,那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他认定这是个创业的好机会。

丹桂有花无果,只能扦插不能播种。师智敏借了一笔钱,搭起了大棚,准备好好干一场,可这种兴奋并没有维持多久,扦插下7万多只桂花枝后,他发现这边还在扦插,那边的却在枯死,叶子掉了一地。看着这没有意想到的一幕,师智敏狠狠摔下桂花枝,望着妻子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眼光,想着家里一直以来对自己转学学农和回乡创业的不理解,他的泪落在了心里。

师智敏多少有些绝望,他匆匆甩下桂花苗计划,收拾行囊,像“逃亡”一样带着妻子外出打工。背着债务和愧疚再次来到异乡,他们约定,5年内再不谈创业的事。

如今再次回忆起这段往事,师智敏说自己是学果树专业的,对桂花的扦插技术并不了解,光有一股创业激情,是这次失败的主要教训。两次失败的教训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应该不同于普通农民的农业生产,而应站在高起点上发展现代农业,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储备。

2002年,师智敏还清了债务,两口子还有了一笔积蓄,而且2年多的打工生活中他继续学习果树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和妻子再三权衡和商量,认为时机已成熟决定提前回乡创业,并制定三步走的“高端水果”种植计划,以小规模无公害水果种植起步,然后做有机水果,最后实现千亩有机水果规模目标。

返乡后,师智敏建起50亩无公害水果示范园种植优质水果,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桃、李、梨等150多个品种,从中筛选出13个适合成安的优质品种。虽然种出的水果价格是普通水果的三四倍,但非常俏销。

师智敏创业走了成功的一步,2年后,他迈向创业规划的第二步,开始涉猎农产品种植的“制高点”——有机水果。2004年,师智敏在横沟桥镇租下425亩荒山发展有机水果,并与母校签订合作共建湖北省有机园艺研究所协议,华中农业大学派出8位专家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心做兼职研究员,并常年派研究生专门做有机水果项目研究。

2007年4月,他又新开辟500余亩有机果园,整个有机果园规模达到了1000亩。目前,师智敏的千亩有机果园全部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在他的果园里,有桃、李、无花果、杨梅等十多个品种,去年已经实现产值近200万元。

如今,师智敏已将户口迁回了农村,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但他已名震一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千亩有机水果庄园,还带动了十多名大学生扎堆创业当起了“新农民”,带领300多户农民走上了发展林果产业的创富之路。他因此还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

“留守”妇女实现“家庭就业”

张珂等

一大早,家庭妇女刘海清就把刚刚缝制好的足球半成品交到村委,并领取了44元报酬。这件事在山东省查合县果里镇东沙村并不新鲜。据了解,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果里镇镇村两级着力推行妇女“家庭就业”模式,2500多名像刘海清这样的“留守”妇女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刘海清过去在外地打工,月收入1000元左右,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冲击,刘海清回家当起了“留守”妇女。“没想到村里为俺们联系到手工活,俺现在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利用空闲时间做点手工活挣钱,等技术熟练后,收入能和外出打工差不多,俺两口子都很高兴。”说起村里为她们解决就业的事情,刘海清颇为感慨。

据统计,果里镇5.1万常住人口中,目前有10%左右的妇女劳动力留守在家,她们围着家庭打转,除了农忙季节外,其他时间基本没事可做。如何促使这些劳动力顺利就业并能够安心照顾家庭,成为该镇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

该镇党委、政府以及各村采取培训技术、提供信息、优先就业等促进妇女就业的措施,通过企业吸纳、三产服务业转移、家庭手工制作带动等方式,使全镇四成以上的妇女劳动力实现了家庭就业或就近就业,许多妇女足不出户也有了经济收入。有超过90%的妇女劳动力被安排到村里的企业上班,每人年收入万余元。东边村则依托钢材销售市场,引导本村妇女劳动力从事餐饮、商贸、运输、保洁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

猜你喜欢
弯路刘海桂花
以小见大 以情动人
做桂花糕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t Fingerprint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画与理
我的青春期很“刘海”
桂花蒸
打桂花
走点“弯路”并非坏事
弯路
小幽默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