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跃青
所谓理论性历史概念,是指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如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理论性历史概念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出现的频率虽然不高,但它不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这类历史概念那样容易理解,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拦路虎”。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论性历史概念。
一、比喻法理解
对于一些理论性历史概念,初中学生不必掌握其完整、准确的含义,但教师必须设法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采用比喻法能够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解理论性历史概念,学生易于理解。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课标虽不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么,教师该如何采用比喻法帮助学生理解呢?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时,我们知道,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以及水利的兴修,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使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这样抽象的道理和理论性历史概念,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如果采用比喻法,把生产力比做“人的脚”,把生产关系比做“鞋子”,“鞋子”大小必须适应“人的脚”,人才能走得更好、更快。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理论性历史概念。
二、比较法理解
对于有联系的理论性历史概念,采用比较法来理解最为合适。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弄清概念之间的异同,准确把握和理解理论性历史概念。例如: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通过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什么地方一目了然。
再如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时,可以把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进行对比,把半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进行对比。
三、例证法理解
有些理论性历史概念,其含义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史实加以证明,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采取的纵容政策,以此来安抚侵略者,企图将祸水东引,使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这样的解释,学生难于理解,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的背景、过程、结果、性质和影响进行分析,学生就能较容易地理解绥靖政策。
四、阐释法理解
对于比较复杂的理论性历史概念,除了给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外,还要从多方面加以阐释,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除了这样解释外,还要从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阶段特征,中西近代化的对比,历史反思、启迪等方面进行归纳和阐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整深刻地理解近代化这一概念。再如中国古代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除了对这一概念进行一般的阐释外,教师还必须结合历朝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来加以解释,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启示。
以上只是理解理论性历史概念的一般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多种方法并用,以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类历史概念。同时,学生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学习理论性历史概念、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