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贝
摘要:文章论述了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关系,提出高校管理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目标的构建,以及对建设和谐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关键词:和谐文化;高等教育;管理者;价值追求
一、高校管理者应自觉肩负起和谐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管理全方位
高等教育领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思想活跃、观念交锋、文化交融的时代,以具有广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在高校发扬光大。
在高等院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作为高校管理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师生员工;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师生员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研究,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高校的力量,激发高校的活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形成师生员工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研究成果,充实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
(二)倡导和谐理念,注重特色发展,提升高校管理品位
1“和而不同”精神用于高校管理,首先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实现特色发展
每所院校,由于其文化传统、历史地位、所在地域、所处环境、学科类型、专业设置等有所不同,因而其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必然各异。基于“和而不同”精神,高校管理者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自身在所属高校类型中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和使命,切不可盲目追求不合实际的类型,而应准确定位,努力成为自己所属类型中的佼佼者。
2基于和谐理念。高校管理者必须致力于提升学校管理的品质,增强管理效能
一要坚持多样性的统一。高校作为特殊的文化组织,其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多彩。高校管理中,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的同时,要充分尊重高校文化丰富多样的特性,做到既保持各种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使各种文化自由发展,又使各种文化有利于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既要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以贯之,又要珍惜学校文化传统,注重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还要在学校管理文化中及时融入时代精神,汲取多元文化的智慧。
二要兼顾一般与重点。高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既发展适度规模,更应狠抓质量管理;既重视建筑“大楼”,又要特别重视培育“大师”,胸有“大度”,创立“大业”;既要重视科学研究,又要致力于各科教学;既要强化统一规范管理,又要形成有效的多样化运行机制;既要鼓励先进,以特殊的政策激励部分学人脱颖而出,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让校园呈现生机与活力;既要善于“行政”,更要大力发展“学术”,理性把握行政与学术的关系。
二、构建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和谐文化决定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方向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决定着现代大学制度的方向,现代大学制度依据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和谐的大学文化是学术与环境的和谐。这种和谐大学文化带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计划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和谐的大学文化环境是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中不可缺少的。比如大学治理结构的变化就是和谐文化发展的结果。构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本国实际的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各利益主体现实关系的反映,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没有不变的治理结构,也没有适应所有时代的理想治理结构。大学治理结构的变革是普遍现象,但不管怎么变革,它们都受到原有的大学文化基础、社会文化基础的制约。
(二)大学制度要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形成
在制度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公平有序、平等竞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良好的制度文化平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协调利益,以制度保障和谐。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应体现大学组织的文化特性,充分体现大学的文化精神。因此,必须以和谐大学文化引领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要协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综合影响因素,即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是现代大学制度“内协调”及“外协调”的集中体现,也是和谐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为此,应进一步理顺校内各种权力关系,明晰和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参与、民主管理”的领导制度和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关系,处理好决策、行政和监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校院系三级管理者的责权利。
三、和谐文化建设中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目标的构建
一是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修养和水平。在国际和国内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和摩擦中,如果不注重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问题,就可能陷入思想混乱,对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
二是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追求个人理想本来无可非议,但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做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价值取向,把目标定位于打造自身的人生品牌,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共同理想奉献才华。
三是爱国、改革、创新,扎实掌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知识、能力和本领。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虚无主义思想倾向,这种虚无主义否定民族文化,否定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甚至否定一切。当然,上述言行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其消极影响和辐射作用不可低估。
四、构建和谐师资队伍提高质量
(一)从高校精神文化层面上加强高校和谐师资队伍建设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高校教师的头脑。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始终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观。
2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奋斗目标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应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为此,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教育观,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高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从高校制度文化的层面上加强高校和谐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明确制定师资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一要以相关法规作为管理制度的依据,二要符合本校实际,要有明显的导向功能,三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四要有确保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其次,要严格制度管理,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和谐优化。另外,还要严格质量管理,促进高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和谐结合。
(三)从高校行为文化的层面上,加强高校和谐师资队伍建设
1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有效激励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外驱力
一是实施“送温暖”工程。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三是实施“协调”工程,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协调处理教师队伍中的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学科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引进教师与现有教师的关系、重点培养与全面关心的关系。
2高校教育者的相互激励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驱力
要在高校教师中倡导三种精神:一是倡导“和”的精神。二是倡导“敬”的精神。三是倡导“创”的精神。总之,通过自励、他励,调动教师群体自觉充实发展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