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斌
〔摘 要〕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对OPAC文献作者生产力进行研究,分析作者生产力分布,并深入考察高生产力作者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周期,总结出OPAC文献作者生产力的规律。
〔关键词〕OPAC;生产力;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5-0156-03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OPAC Author餾 ProductivityGao Bin
(Library,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the productivity,the distributing of the OPAC author by us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Deep into the research subject and the period of investigating the tall productivity authors,sum up the regulation of the OPAC author餾 productivity.
〔Keywords〕OPAC;productivity;bibliometric
OPAC: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从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现在网上书目多以地区性图书馆的书目加以汇总,能使读者的查询结果覆盖更大范围的图书馆,因此OPAC已成为读者寻找图书馆资源从而开启图书馆宝藏的钥匙。所以说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在图书馆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进而促使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相关主题研究也相对增加,而研究层次也不断提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来探讨OPAC文献作者生产力方面的研究。
文献计量学是以定型的信息为研究对象,加以量化进行相关研究。利用统计所得数据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是一种具有较高可信度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分析OPAC作者分布情况,了解作者生产力分布,并深入考察高生产力作者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周期。
在研究之前将搜集的资料来源说明如下:本文采用的书目资料来之LISA PLU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资料库及Library Lit & Info Science 2个数据库的检索。LISA PLUS数据库收录自1969年之后的相关文献,并附有摘要信息,是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文献数据库。Library Lit&Info Science则收录自1983年后的文献。希望借2个数据库的互补性,以确保文献搜集的完整。同时还要将作者数量计算方式加以定义,首先针对作者(AU)栏位给予分割,以一个作者为一笔资料加以记录,此外还需要再确认作者有无缩写等不同著录的情形。另外为了保持公平和客观,将共同著作之合作者视为同等重要,因此分别各计1次。
1 OPAC文献作者分布情况
本文对收录6 309篇文献中计有5 129篇文献标示其作者,其余397篇无作者标示。6 309篇文献中若有合著作品中的每个作者都各计1次,则文献量增为8 157篇,而作者数量共由5 397位,平均每位作者发表1.51篇著作。依表1所示,发表1篇的作者占77.6%,发表1~5篇著作的作者占全部作者的绝大多数(97.68%),并且发表文献数与作者人数呈现反比情形。此外以机构名称发表者计99位,仅占总作者数的1.83%,显示OPAC的文献大都以个人或者几个人共同合作,较少以机构或者单位团体发表。
2 重要作者
在5 397位作者中,根据其论文著作数量,列出前19名于表2。在这些作者当中Markey较特殊,由于婚前有一些著作而婚后冠上夫姓Drabenstott也有相关著作,故本研究将婚前21篇与婚后42篇OPAC相关文献合并为63篇文献,是本研究著作最多者,其次为Hancock,计有42篇;Matthews有36篇列居第三;Walker少3篇以33篇居第四;至于Borgman以23篇居第五;Hildreth则居第六,为22篇;而Ballard发表21篇居第七;Cochrane排第八为19篇;Parker排第九为18篇;Bryant以17篇排第十;Engle与Mitey同以16篇排第十一;Ayres与Cherry同以15篇排十三;Buckland、Crawford、Hoffamn、Kilgour等4人以发表14篇同排十五;Bangalore、Anne、Lynch、Machovec和Slack等4人则以每人发表12篇之多排名十九。
针对前十名作者之作品内容,近一步分析此10位领先作者的研究主题,及其研究生命周期如表3所示。此10位作者最主要的研究主题为:联机目录、电子目录、技术服务、用户介面、检索等。此外,Drabenstott的研究重点尚包括系统、主题索引、信息存储与检索、编目、目录形式方面进行研究;Hancock则对图书馆自动化进行研究;Matthews强调电脑运行控制、微机、软件;Walker侧重信息存储与检索主题;Hildreth更是着重于用户研究,可以说是目录用户研究的专家;Cochrane对信息存储与检索、编目、目录形式都极为重视;Ballard研究主题与其他作者有显著不同,其着重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光盘数据库、以至最新的全球信息网等相关主题;Parker的研究注意也显著不同,除电子目录外,注重评论、微机、软件、电脑技术服务、电脑流通控制等,以电脑方面相关的研究为主。至于Bryant则注重于研究联机目录、技术服务、信息存储与检索、编目与信息工作等。
由表3可见大部分高生产作者研究生涯都有10年以上,至于各多产作者每年发表文献的分布情况详见图1。本文当中生产力最高的作者Drabenstott从1983-2001年研究生涯为19年,1985年发表13篇与1986年8篇为其最高峰时间,10年之后于1996发表8篇,又创其研究另一顶点。Hancock,于1986年开始发表文章,其研究生命至2000年结束共计15年,其最精华年代为1990-1995年,平均每年2.8篇。研究生涯长达20年者有Matthews、Ballard、Hildreth以及Cochrane 4人。其中Matthews于1982年开始发表文章并持续至2001年,平均每年发表1~2篇,1993年是最特别的一年,发表文章多达18篇,主题都围绕在OPAC的电脑处理技术、微机、软件等。Ballard和Parker均为后起之秀,二者相继于1992年和1993年之后才加入OPAC的研究,短短10年之间能有20篇左右的文章发表,足见其研究的活跃。尤其是Parker、其研究主题不但特别,研究生涯也相当特殊,仅1年时间发表整整18篇文章,之后即不见其再发表OPAC相关文章,属于昙花一现类型的研究者。
3 综合讨论
对OPAC文献作者生产力的计量分析结果,加以整理归纳如下:
3.1 文献发表篇数与作者人数呈反比现象
本文研究6 309篇OPAC文献中共计5 192篇有标示作者,其余397篇无作者标示。6 309篇文献中若合著作品中的每个作者都各计1次,则文献量增为8 157篇,共有5 397位作者所撰,平均每位作者发表1.51篇著作。发表1~5篇著作的作者占全部作者97.93%,其中发表1篇的作者占全部作者数的77.6%左右,团体作者有99位,占总作者数的1.83%,显示OPAC的文献大都以个人或几个人共同合作,较少以机构或单位发表。
3.2 高生产力作者与研究主题
根据论文著作量,统计出前19名作者,前4名的作者其出版作品篇数约30~65篇,而5~10名的作者出版文章篇数约为15~25篇,大部分作者每年持续发表,只有Parker于1993年之后即停止发表文章。将前10名作者的研究主题加以整理,可以发现前五大主题为:联机目录、电子目录、技术服务、用户介面、检索。其大都探讨OPAC在电脑科技的应用与用户研究两大方向。
3.3 高生产力作者与研究周期
大部分高生产力作者的研究周期都在10年以上,有的作者达到20年,几乎每年都有文章发表。
这表明高生产力作者的研究生涯都是持续不断的,对待学术的研究态度都是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
参考文献
[1]王云娣.我国OPAC文献的计量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5,(5):8-11.
[2]李明珍,宋晓丹,张丽霞.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研究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08,(7):112-116.
[3]文淑美,杨俊.中国图书馆学主题分布的计量学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9-21.
[4]宋巧枝,方曙.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法的专利计量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8,(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