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新
〔摘 要〕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追求。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集散地,有其自身的独特的人文内涵。只有图书馆人文精神得到重视和倡导,才能以人文精神润泽、熏陶读者,化成天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人文精神的支持。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精神;人文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5-0030-04
A Brief Discussion of Humanistic Spirits
with Self-discipline in Modern LibraryZhao Xinxin
(Library,Henan Province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Humanistic spirit has become a general goal.To be our mankind civilization distributing centre,library has its unique humanistic connotation.To be highly stressed and initiated,a support of humanistic spirit can be provided for humanit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Keywords〕library;humanistic spirit;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党的十七大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则是使传统民本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最终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图书馆人文精神”于1999年由吴唏先生正式提出,此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概念不断充实、明确;而今,图书馆人文精神已成为图书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图书馆是社会人文精神的缩影,它记录人类历史的过去,关注今天的现实和发展轨迹,期待着明天变革与完善,因此图书馆与人文精神有着特殊的关联和渊源。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在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重视人的存在和价值。尊重个人的生存权力、知识权力和个人发展的机会,给人最充分的人文关怀;图书馆人文精神也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所谓以人为本的“人”是指读者、馆员和一切有利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机构,是当代人和未来人的总和,但应个体馆员为主。因为馆员是联系读者实现服务的纽带,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通过馆员的服务性劳动得以具体实现。以人为本不是以物为本、以权为本、以钱为本。不以物为本,所以由过去的重藏转为重用;不以权为本、所以人人享有平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力;不以钱为本,所以人人享有免费使用图书馆的权力。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和馆员。图书馆又是一种以服务读者为目的公益性机构开发的,其服务方式应是平等、免费、自由,其服务环境应是明亮、方便、温馨、典雅。充满浓厚人文情愫的。这些应是图书馆人文精神最具体、最实际和最直接的体现。
2 人文精神下的读者意识
图书馆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以读者为主要对象人性诉求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真善美的自觉体验与不懈追求。因此,图书馆要精心培育人文氛围,倡导平等与自由,尊重读者人格,强化读者意识和服务理念并自觉地付诸实践,让所有的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灵魂得到沐浴与净化。
2.1 平等对待读者意识
平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终极关怀的深层理念。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开创了我国教育平等思想的先河,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终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也应当做到“有教无类”,让踏进图书馆大门的每一个读者都拥有平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环境的权力。
图书馆自从上个世纪初叶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图书馆的平等意识就逐渐确立起来。不论读者是哪个阶层的人物,只要愿意,均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力。然而,图书馆平等意识的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而提高。从目前状况评估,馆员的平等意识普遍提高,服务氛围比较和谐。但是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比如因读者的身份不同,而借书数量和期限不同;又因身份不同而阅览环境也不同等等,这些在今后读者资格认定上都要尽量做到不得有歧视性的差别,保证每个读者都是受到图书馆尊重的个体,保证和谐社会中每个个体都享有尊严。
“图书馆是读者的图书馆”、“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到理想的圣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享用图书馆的权力”,这些都是当代对图书馆平等的呼声,对读者身份的限制来调控资源利用的想法,在观念上是有问题的。它违背了公共服务‘平等的基本原则。假如做不到平等地给予,也应当努力做到平等地满足每个读者的要求。未来,我们要力图通过设定特定的服务项目、提供特定的服务内容,用‘增值服务来对读者进行分层,为所有读者提供更多的研究型服务。同时我们也期待我国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体系能尽早完善,分担大众阅读的服务需求。”
2009年5月第29卷第5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May,2009Vol.29 No.52009年5月第29卷第5期浅谈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自觉May,2009Vol.29 No.52.2 普遍尊重读者人格意识
人格的尊重是源于平等的思想。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拥有强大的尊重人格的理念,而作为传统文化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与折射。在现实的图书馆中,大部分读者和馆员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体现图书馆人和读者的文明和修养,但在图书馆里还存在工作人员往往不能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习惯于对有地位者或熟人接待比较热情周到,而对一般读者不冷不热、漫不经心,缺少诱导、教育和人性关爱。很少使用导引性、提示性和情感性的语言,不能有意识地为读者提供主动、积极的服务,致使读者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的图书馆,应努力创建温馨的,和谐的人文图书馆。
3 服务过程的人文意识
人文精神不是教条而是一个过程,它贯穿图书馆整个服务过程之中。图书馆有责任给每个读者全过程的人文关照,让他们身心得到满足。
3.1 热情周到服务
热情服务是图书馆人的敬业精神和人文意识的表现,是图书馆人文精神付诸实践的内在动力。热情服务也是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的外在形式,传递给读者是温馨、愉悦、快乐的信息,让读者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是无偿的附加值服务。
热情服务包括考虑怎样才能更加方便读者使用,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读者的公平服务,按读者的需要和行为方式组织服务,使之更加人性化,即进行人性化服务。
热情服务是图书馆对每个员工的具体要求,是图书馆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图书馆人时时要保持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周到服务是热情服务的深化,赋予热情服务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周到服务即是全方位、一条龙链接式的服务。周到服务讲求的是细致、认真全面。因此,图书馆人需要缜密的工作思维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人文意识的自觉。
热情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周到是服务的完善。
3.2 快速准确服务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文化的宝库、知识的海洋。图书馆的任务之一就是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快速准确做好传统服务和网络服务。目前手工服务主要是帮助读者索取书刊资料等服务,要求服务人员熟练掌握馆藏状况和具体布局,在读者有需求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地为读者服务。网上的信息检索查询更应当做到快速准确,以体现现代服务手段优越性和不可代替性,为此,服务人员首先必须拥有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其次必须建立友善的网上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检索条件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再者设施要不断更新换代,以加快网速和检索的准确性。
图书馆提供快速准确服务是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人文服务的拓展与深化。现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快速准确服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工具,成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力杠杆。
由传统图书馆服务向具有知识内涵、科技内涵的现代化服务方向发展;由以文献提供为主的一元服务向包括文化教育服务在内的多元服务拓展;由‘管理读者向‘关怀读者转变;由为公众服务,向为政府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延伸——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读者需求,适应图书馆发展潮流的新的服务体系。
3.3 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焦点,也是人性化服务最集中的体现。它是读者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向读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
个性化服务包括3个方面:(1)提供根据读者权限的基于功能、用读者界面、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服务,可实现不同读者登录后具有不同的权限、不同的读者风格界面,能够访问不同的信息资源;(2)互动式信息服务。提供包括网上文献预约、网上参考咨询、网上文献传递、网上文献申请、网上馆际互借的互动式信息服务;(3)主动信息推送服务。包括网上期刊目录通报服务、网上专题热点服务、网上资源订阅服务、定题信息服务、并将检索结果通过邮件系通直接推送至读者桌面。
4 管理制度的人文意识
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主要是对馆员的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是由馆员来完成的,图书馆事业的兴衰、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取于图书馆员。因此,图书馆员要把握好在管理制度中人文意识的无偿服务规则、开放规则和借阅规则。
4.1 无偿服务规则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要,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客观的说,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对圈内的读者都能遵循无偿服务的办馆原则,是能得到读者认可的。总地说来馆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最轻松令人愉快的。不是强者要告诉弱者他们应当读些什么书,也不是教师教导孩子,而是两位平等的人相互交换关于书的看法和信息。总之,对于每一位前来使用图书馆的人说来,图书馆应当是朋友、学者和向导。
所以,所有图书馆都不能做损害读者利益的事情,应抛弃狭义的功利行为,但在现阶段可以适当收取打印费和复印费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每位读者都应享受到图书馆全方位和全免费的高质量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公益性的本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人文精神的旨归。
4.2 开放规则
从人文精神角度看,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对谁开放。目前我国除了公共图书馆向全社会开放之外,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只接待特定的读者,把其他读者拒之门外。如高校系统、党校系统等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源,但这些图书馆宗旨上只对圈内读者开放,其结果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和不平等性,不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样也不符合人文精神的诉求。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智力资源的开发,我们要站在全民族的高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使用图书馆所有资源。所有图书馆应当自觉地、有序地、逐渐地接纳更多的读者,让图书馆在开放对象方面更多体现公平性和人文性。
其次是开放服务。现在绝大部分图书馆都从上世纪80年代闭架管理方式走向开架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零距离接触,大大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馆员的中间劳动环节。如排架、目录组织、参考咨询和宣传辅导等工作。虽然出现丢书、掉页、散架、损坏图书馆现象,但这与能便利地利用图书而增长对图书馆的利用率相比,这种损失又算得了什么?不要因噎废食,因为人性的弱点而放弃对人性化的追求,现在“开架”的人文理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图书馆,不但开架,而且书架的附近就设置了桌椅,以方便读者随时坐下来阅读。
4.3 借阅规则
借阅规则是图书馆服务窗口的重要管理手段,它规定了读者借阅范围、借阅数量、借阅期限以及如何爱护文献和遵守图书馆相关的制度等等。订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文献资源的管理,保证文献资源的正常流通和合理利用。也就是说,读者享受借阅的权益同时,也应懂得理解尊重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如丢书、污损、撕页和过期等,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罚款。如果具有良好素质的读者都会毫无怨言地自觉遵守并充分理解,因为合理的规章并不是为了造成不便,而正是为了方便他们。
要最大化发挥图书的利用价值,离不开指导利用图书的专家——馆员。因此,馆员应当多用教化精神、激励精神,更多地做好读者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读者自觉地爱护书刊,遵守相关规定,理解和支持图书馆服务工作,确切地说,读者和馆员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对待读者工作应当是多鼓励少处罚,多教化少禁忌,从而建立互为信赖关系,积极创造和谐的借阅环境和人文环境。
5 图书馆建筑及借阅环境的人文意识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建筑的本质与核心。图书馆建筑的人文意识就是指建筑符合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也即符合“人的尺度”,体现出对读者和馆员的人文关怀,满足人的实用要求和审美要求,给人以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精神享受。所以,对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和环境的人文意识要更加重视,努力满足读者和馆员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创造出有现代人文气息的图书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馆区,读者可在馆内甚至是室外读者活动区获得最新网络资讯;引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论读者身处何地,通过“智能架位系统”,读者都能精确地得知所查图书在哪个阅览室、哪座书架、哪个位置上。专设视觉障碍人士服务区,视觉障碍人士可以获取与其他读者一样的数字信息资源。
5.1 人文景观气息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集散地,保存着大量的文化典籍,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和浓浓的书香氛围。因此,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建设必须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创建出与图书馆相匹配、相和谐的建筑物,如园林、广场雕塑、景观树、休闲座椅等。使建筑文化与图书馆特有文化相融合,创造出脱俗、高雅、厚重的图书馆人文景观,鲜明地反映出图书馆个性特色和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并与整体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图书馆人文景观要有厚重的历史感,要有浓郁的书香味。
5.2 人文环境意识
图书馆人文环境是读者和馆员所感受到的舒适度和安全度,它包含着前文所说的人文景观,但更侧重对图书馆整个建筑物的采光、通风、色彩、照明、空气质量以及宽敞度、便捷度和安全度等因素的诉求。
除了人文环境因素以外,还要注意防噪声、防干扰、无障碍通道的畅通。如面向读者的服务部门要明显标有“静”,开架图书借阅处、期刊借阅处等要靠近出口,尽量给读者以极大便利,体现出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总之,图书馆业必须植入人文精神,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也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军.图书馆精神刍议[J].津图学刊,2004,(1):19-20.
[2]周彤.论图书馆人文精神[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24-25.
[3]易红,袁俊华.现代技术环境下人文精神的复归之路[J].情报资料工作,2006,(3):18-22.
[4]林青.对《图书馆学五定律》人文精神之解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1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