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回归生活的四点思考

2009-07-10 09:03王婷婷
西部教育参考 2009年2期
关键词:油桶平均分例题

王婷婷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数学的背后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揭示数学中的生活,再现生活中的数学。

案例一:《生活中的傻子》

例题: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油桶,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解法1:5×6+6×4×2+5×4×2=118(平方分米)

解法2:5×6×2+6×4×2+5×4=128(平方分米)

解法3:5×6×2+6×4+5×4×2=124(平方分米)

师问:做的是同样大小的油桶,所用的材料的数量为什么不同呢?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呢?一阵沉默之后……

生1:“其实,这三种算法都没有改变这个油桶的大小,三种算法都对。”

生2:“我认为三种算法就是油桶摆放的三种方法,横放、竖放、侧面放,都不影响它的大小,也没什么错误。”

生3:“三种算法中用铁皮最少的是解法一,我认为第一种解法正确。问题中的‘至少就是说明这个这层意思的。”

生4:“生活中哪有这样的傻子!当然用的原料越少,赚的利润就越多,节省的铁皮还可以做其他的小物件。”

思考:例题的背后就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的生活。以往学生们认为数学学习就是解答别人编好的题,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少思考数学中的生活问题,不能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能体会出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数学变成了由枯燥的符号堆砌成的演练。因此时刻关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数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建立大数学观、大课堂观,让数学知识伴随着学生成长,这才是有价值的数学。

案例二:《我们生活在数学中》

上完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的环节,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生1:“我的手表正指向9点09分。”

生2:“我们家卖的牛肉面每碗1元8角钱。”

生3立刻反驳:“1元8角是小数,不能说成整除。”

生2:“不,我是以角为单位说的。”

生4拿出一袋酸奶说:“这袋酸奶重225克。”

生5从笔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说:“这一把尺子长12厘米。”

生6:“本人体重57千克,身高141厘米,腰围24分米。”

生7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我们都生活在数学中。”

思考:用数学是一种实践性探究活动,用是一种提升和完善,数学来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生活,是日常生活的体现和概括,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课堂上的学会并不意味着实际问题的解决,只有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真正得以彰显。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远离学生,更不能远离生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现象,在熟悉的生活中体验数学,由学数学到用数学、做数学发展,由学科数学向生活数学发展。

案例三:《投中了0.8个篮球》

一道求平均数的例题结果是“平均每人投中了0.8个篮球。”答案一出,学生当即质疑:

生1:“啊,怎么可能呢?0.8个篮球是怎么投进的?”下面的回答就围绕0.8个篮球展开了。

生2:“因为那个人投篮技术漂亮,加了0.8个。”

生3:“篮球投出去以后越飞越远,由开始的1个变成了0.8个。”

生4:“木匠做篮板时留在板上的钉子,“嘭”的一声扎破了篮球,气冒了出来,篮球变小成了0.8个。”

生5:“篮球投进去一大半,又让球网给弹出来了,裁判只算了0.8个。”

思考: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结论,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上引导结论的出现,给更多的孩子提供思考空间,这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和个人的理解走下课堂,走进生活。当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时候,就建立了大课堂。其实学生所有的回答,都是学生凭着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做出的对0.8个篮球的理解、猜测和判断,这些答案都不无道理,而问题就出在了对平均数理解上的偏差。“平均投进0.8个”是小组成员投篮数据的一个标志值,有的投进得多,有的投进得少,而不是每人投进了0.8个。

案例四:《人耳朵是平均分的》

一位教师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创设很多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课的结尾,教师要求学生一一列出生活中出现的“平均分”现象,学生纷纷列举了:每个教室的灯管都是11盏,每个教室分了一把拖把,最有趣的是一位学生说“人的耳朵也是平均分的”,紧接着又有一位学生说“眼睛也是平均分的”……

在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都对此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耳朵、眼睛是人体的器官,那是固有的,而不是分得的,不能说是平均分。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来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平均分”的意义只要分得的结果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按照孩子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两只耳朵,一样多那就应该是平均分。至于是谁分的,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分的结果。

思考:智力是多元的、思考是多维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轻易因答案的错误而否定一个方法,而应肯定方法,寻找不足,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保护,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设计得到的不应是一个个句号,而是由一个个句号联结起来的学习活动。方法的获得、态度的确立,必将为学生探究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南街小学)

猜你喜欢
油桶平均分例题
背火桶
油桶呀油桶,你怎么了?
平均分一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