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城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与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难找到固定学生群体的共性化行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而蓬勃发展的大学生社团逐步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本文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发挥作用的途径、运行机理等,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有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报告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蓬勃发展的社团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性内涵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性的内涵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
1.有效地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扩大覆盖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所谓“横向到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覆盖学校的所有类型的社团;所谓“纵向到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到每一位社团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全覆盖。
2.有效地发挥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和帮助服务学生的职能,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对一所高校而言,就是要求学生社团活动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能在整体上保持强大吸引力和内聚力。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1.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社会趋势和竞争要求,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但单靠学校的正式组织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这种成才需求。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促进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有力地化解冲突,保证学校的稳定,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表露真实,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而真实的窗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从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渗透式教育转化,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有利于学校“全员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友好理解的氛围中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是适应当前大学管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正式组织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教育内容、形式僵化,缺乏互动。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逐渐普及,传统的专业、年级、班级的集体作用开始逐渐减弱,对有着强烈的归属愿望和超群性的大学生来说,这一变化将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与现在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出现背离,很难找到固定学生群体的共性化行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因此,学生必然寻求新的群体归属,寻找适合自己学习、实践、成才的新的依托,而大学生社团则成为青年学生继班级团支部活动后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其实质就是高校学生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和巩固、发展传统项目的同时,使组织工作从重点领域延伸到空白领域,因此我们讲,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社团,是适应当前大学管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性的机理分析
1.在社团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将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
学生社团根据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开展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使他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通过组织社团成员考察学习,开设理论沙龙,学习讲座,组织论文评比、演讲辩论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促进活跃的学习氛围的形成;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可以通过与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结对子,建基地”,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场所,使学习更加深入,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效果。
2.在专业社团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将专业、思政相结合的特性
目前的学生社团可谓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学生社团既能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也可以使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1.科学管理,充实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社团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
(1)总体布局。高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进一步理顺关系,积极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保障有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全面布置协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的管理责任,把社团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格局,把社团中的青年学生活动纳入“德育四六评价体系”。
(2)党团引导。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团党建、团建的试点探索,在一些规模较大、机制健全、条件成熟的社团中首先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团支部或党小组。强化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引导、鼓励社团中的团组织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积极寻找社团自身建设与团建的有效结合点,使社团成为党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3)培育精品。高校学生社团已发展成规模不小的“社团群”,但在这个群体内部差距很大,有些很庞大,生命力很强,有些很弱小,缺乏动力。想让所有社团以同样的速度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似乎是不大可能的。要支持、引导社团之
间的竞争,搞社团排行榜,进行社团等级评定,对有价值和前景的社团给予重点扶持,有意识地培育几个精品社团,在社团中树典型、立榜样。
2.把握方向,寓教于乐,“双导师制”双轨运行,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指导有机结合
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有效,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需要配备“双导师制”即一位专业学术性的指导老师,一位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老师,在学校内形成一种大家都来关心社团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1)思想政治教育要进入社团,通过专业学术性的指导老师的指导是一条有效途径。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参加了一个以上的社团组织,定期参加社团的活动,拓展自己的素质。在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众多学生社团发展良好。以社团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乐于接受,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局面。社团导师通过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和沟通,大大加强和融洽了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利于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要进入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老师的全程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条件。思政教师走进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可以提高社团政治理论水平,尤其是思想性强、学术氛围浓的学术(理论)研讨型社团的理论水平的提升,确保-社团活动的正确方向,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这些社团多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仅提高了参加者的理论修养,而且在广大学生中产生了示范效应。我们要把这些学术研讨型社团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团这项工作的重点,使其不仅自身保持较快的发展,而且能发挥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类型的学生社团。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有效性与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态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以社团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逐步优化运行机制,就一定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抓出成效,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友[2004]16号).
[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4]陈君牛,皮修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
[5]陈正.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知识教育相结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5).
[6]严冰,产佳,李浩然 诚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