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模式建设的报告

2009-07-09 20:08陈青萍董沧海阮长凌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石泉县儿童心理心理健康

陈青萍 董沧海 阮长凌

问题提出

陕西石泉县是省定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8.2万,其中农业人口15.2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3.9万,占农业人口的22.66%,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亦十分突出。石泉县有留守儿童18799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11834人,占全县儿童人数的48.4%,是我省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县市。2008年10月石泉县调查的1000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总分39.81分,非留守儿童35.99分。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行为冲动六个项目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200)。这表明留守状态确实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尤以双亲外出的影响最为严重,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心理问题则越为严重。

石泉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模式的运行方式

石泉县自2006年开始,按照从教育抓起兼顾生活的思路,构建了一套“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教育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党政统一领导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建立目标落实的组织管理机制。石泉县成立了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县教体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一部门一乡镇一学校四级工作责任体系;在全县教育系统实行了教体局负责人一学校领导一辅导教师—代理家长的层级管理体系;建立了教育行政主管一专家指导一专职人员—优秀实践者参与的业务指导机制,由此构建起上下成线、左右连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各负其责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2)创设平台,完善设施,形成健康成长的安全保护机制。石泉县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在资金、设备和工作资源上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倾斜。根据留守儿童类型、年龄特征、心身发展规律,科学设置了四种管护形式,即“学校寄宿”、“校外监护”、“社区托管”、“教育管护”,并相应成立了学习一生活一成长的三大中心:教育成长中心、校外活动中心、校外托管中心。这种形式符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便于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的管理;消除了外出务工父母和家里老人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当地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3)重视基层,拓展渠道,加强农村学校力量的工作操作机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农村基层学校。为此,石泉县突出了五项内容:①积极搭建城市与农村校对校的“结对子”责任帮扶与互助平台;②邀请大学心理学教师培训基层学校老师;③选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先进的基层学校;④解决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建设心理咨询室、投入活动器材等;⑤至2008年底,石泉县集资筹建了15所基层学校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使分散居住的留守儿童,集中寄宿在学校的成长中心,有效地保证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石泉县教体局强调各级学校构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链。

(1)三级式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①一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和规范行为;②二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防范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③三级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纠正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品行不良。三级式组织:班主任担负一级发展性任务;年级组长督管二级预防性任务;心理咨询室教师担负三级矫正性任务。各科教师都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开辟广泛有效的教育途径和内容补充。总体工作由学校校长负责。

(2)动态式心理健康教育监护机制。学校配备专、兼职教师,要求对留守儿童情况的建档率达到100%,详细掌握留守儿童个人信息;记录留守儿童的心理档案;记录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记录留守儿童的身体情况与预防接种情况,做到总体情况清、个人信息全、监护过程明、管理机制全,问题针对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3)活动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留守儿童的心身特点,以寓教于乐的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提高留守儿童的参与面、积极性和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6个学时,内容针对留守儿童的普遍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留守儿童期、青少年期,尤其是参加中考、高考者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关注。课程形式采取故事引导、才艺表演、心理剧、心理游戏、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留守儿童心理训练的能力,同时充实课余生活。

3.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功能的人本关爱机制

石泉县的人力资源有限,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工作格局和多渠道资源保障。

(1)代理家长制——给予留守儿童亲情化的教育。2007年6月开始,石泉县教育部门实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尽可能担当,便于实行责任帮扶、师生对话和家校沟通。目前全县15个乡已聘任代理家长2477名,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不仅要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生活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辅导功课。同时,代理家长帮助留守儿童实施“亲子联系的五个一”活动,即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汇报一次学习情况,讲一次自己的变化,给父母提一个注意身体的建议。

(2)志愿者服务制——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石泉县聘请有关单位的老校长、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员等志愿人士;建立女党员、女干部、女劳模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邀请县、乡、镇、村干部的志愿人员;组织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临时志愿者”,使这些优势资源在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志愿者主要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开展一次游戏活动,打一次亲情电话,写一封亲情书信,帮助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活动。

(3)城乡互补制——开拓留守儿童社会性功能的途径。开展城市与农村“儿童对儿童”的“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以品学兼优的城市儿童作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伙伴,电话信函多沟通。鼓励城市家庭利用周末将留守儿童领回家与自己子女一起游戏、学习和活动。倡导社会开展“三个一”爱心活动:写一封节日慰问卡,送一份爱心礼物,赠一件学习用品;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到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参观。通过这些途径让留守儿童学会与社会互动,激励成才的信念。

猜你喜欢
石泉县儿童心理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