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009-07-09 08:24吴奕斌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意识语文教育

吴奕斌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比之前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学创新的前提,教师的教学观念如果仍墨守成规,那么创新教育便是纸上谈兵。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观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样教。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入式”的,忽视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种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众多默默接受的学生,而在这默默的接受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日益消失殆尽。新课标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在教学方法与过程中,则应以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为主,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变为自身的情感体验。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采用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第一步: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男职工宿舍发现了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3年春,XX中学高二(5)班学生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第二步:质疑。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第三、四步:讨论、合作。6人一组,选定调查选题(共四个: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任选一个)。小组讨论,一人执笔,15分钟准备。第五步:创新。每组选一人宣读调查报告内容。这一步最让教师欣喜,学生调查得不仅周密详尽,精妙独到,而且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课堂上气氛热烈,思想活跃。学习至此,小说的主题一目了然,人物形象跃然眼前,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意识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