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花生,哪个更好

2009-07-09 08:24杨志敏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体面桃子赞美

杨志敏

那天讲授课文《落花生》,这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内容已经是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

我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番许地山先生,孩子们还是蛮有兴趣的。按照课前的计划,然后是标记生字词,给孩子们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把你认为含义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父亲赞美了花生怎样的品质。”我笑着给大家布置任务。随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学生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书上做着标注,有的在静静思考。

“老师,我画的是‘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谁都喜欢吃。这就是花生的好处。我觉得这里写出了花生是一种好吃的食品,而且又非常便宜,说明了花生很实用。”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很好!”我微笑着点点头,“但是不是更应该从父亲的话里想一想,赞美了花生的怎样品质。”

这时,好多学生开始举手,前边的几个学生把手举得老高,唯恐我看不到。

“老师,我画的是‘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觉得这里赞美了花生不像苹果那样,爱慕虚荣,默默无闻的好品质。”

“你理解得真好!”我对这个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学生们更踊跃了,“我我我”地叫成一片。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画的是‘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觉得这里赞美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却很实用,不像苹果那样只是外表好看,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

我刚要说好。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他们既好看,又好吃,我觉得他们比花生要好。我们应该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的心里也一阵紧张,下意识地从讲桌上摸起了教师用书,我快速翻到《落花生》这一课,书上不也正是这样吗?赞美花生的实用、默默无闻、不是只讲体面的。

这时,又有几个学生嚷了:“老师,我也是觉得花生不如苹果和桃子,因为苹果和桃子既体面又实用,我最爱吃了!”

“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种事,多少年来都是赞美花生的默默无闻,怎么这里又成了苹果和桃子好呢?怎么办?”我暗暗问自己。

“但是大家说的也对啊,苹果和桃子就是既好看又好吃,这没有什么不对啊!这可怎样引导呢?”

我又想:先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实用的人,然后再做到既将体面又实用,不是更好吗?

于是,我对大家说:“刚才这些同学说得很好!苹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课文里面并没有光赞美花生而贬低苹果和桃子,我们做人,首先要像花生那样实用不求外表,然后才做到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 人!”

课的最后,我让大家把学了本课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下午刚上班,语文课代表把日记本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翻开一本,上面写道:“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花生那样实用而不炫耀自己,但我们更应该像苹果那样既好看又好吃,做一个既讲体面而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我飞快地用红笔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优”,接着又翻开了第二本。

通过这个教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生成的魅力。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极具个性化的见解,我虽然有过疑惑,但并没有死抱着预先设定的思路不放手,反倒是加以智慧的点拨与引导。如是,那位学生在平静的湖面上掷下的那颗石块在学生们心头荡起的涟漪,美丽地涤荡着他们纯真的心灵。

预设,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层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独特设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预知……但由于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有其模糊性、多义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在“预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个体色彩浓郁的独特感受与多元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关注学生中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会,而不能对学情视而不见,对动态课堂不闻不问,一味地依据原有设计机械地进行教学。

师者,要善于洞察秋毫,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机,发挥教学机智,创设“预设+生成”型的教学程序,真正地让教为学服务,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辩证统—地进行教学。惟有如此,语文课堂才是一个真正的对话课堂,一个处处彰显着平等温馨的气氛、现实开放的理念、动态生成的认知的灵性课堂。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体面桃子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桃子
桃子
体面过冬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