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丽
摘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注重点面结合,在做好基础性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强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本文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的就业咨询约谈方法、个性化的多元就业信息沟通渠道等三个模块的分析指出,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个性化需求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关键词:就业指导;个性化
目前,高校办学逐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跟上新形势的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以及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推动和改进。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主观上的差异,用人单位、岗位的需求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对基础性的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作整体辅导、讲授外,还应根据学生个体的性格、能力、就业心理、就业需求、创业需求以及就业特征、岗位需求等开展个性服务。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注重点面结合:一方面要扎实做好基础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为没有基础性的就业指导作铺垫,个性化就业指导无论在时间、精力等方面都无法实现;另一方面要强化个性化就业指导,把个性化指导贯穿于学生的生涯发展之中。
一般来讲,就业指导的方法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基础性就业指导工作与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法往往在现实中交叉使用,下面主要从几个模块来进行分析。
一、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与开展
就业指导课程是最常用、最基础的就业指导方法,是全面、系统地进行就业指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是基础性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化方式。
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在不同的年级应各有侧重,配合学生大学期间三个阶段的发展以及就业的准备过程、选择过程、知识储备过程、实践过程、实现过程、适应过程等,构成一个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具体来说,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侧重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指导学生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确立就业理想,解决“我想干什么”的问题。要引导新生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科学地制定人生的总目标和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并将大学学习与人生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明确专业方向,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尽快走出“迷茫”的误区,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出路。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侧重于专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解决“我该怎么办”和将来“我能干什么”的问题。这一阶段可以细化为就业的两个过程:一是知识储备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就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实践过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培养、锻炼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而避免求职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三阶段:大学四年级。侧重于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锻炼、素质养成,在前两个阶段已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或考研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全面、有目的地收集、处理、利用就业信息;模拟就业现场,训练求职技巧;精心组织好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求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约谈方法
高校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约谈服务,可以合理地将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应用到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解决个体择业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推进职业兴趣测评结果在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是开展有效个性化就业咨询的基础因素。由于部分个体咨询者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或者内向,或者自卑,或者有其他特别的困难,因此,在开展面谈的初期谈话中运用共情、尊重与温暖、积极关注的技巧,借助语气、姿势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温暖并传达给咨询者,可让咨询者感到被尊重,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为进一步面谈做好准备。
2.运用有效的谈话技巧。
积极关注咨询者,鼓励他们自由表达,通过指导性倾听发现并纠正他们的认知偏差,合理适当地运用共情技巧,鼓励来访者的积极情感,必要时可运用自身阅历和经验结合咨询者个体情况给出合理的引导。最终目的是在彼此已经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潜在的影响力对咨询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引导或者鼓励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兴趣测评结果分析、自我性格认知辅助、就业前景迷惘辅助、多项职业抉择分析等咨询都需要充分运用这些技巧,以帮助和引导个体咨询者剖析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其作出对于个体而言最佳的选择。
3.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
前来咨询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焦虑与误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有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运用个性化的就业咨询约谈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两类难题,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可以使咨询个体在真诚、友好、温暖的交流过程中减轻并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4.关注就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具有特殊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贫困学生就业更困难。常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笼统,无法照顾到个体的不同需要。对于贫困大学生群体,除尽量提供资助和提供就业信息外,还要借助院系辅导员的力量,及时留意他们的就业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调适和择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提升就业能力的活动。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个体,在进行就业指导咨询约谈时引导来访者审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资源解决问题,广泛运用一般化、振奋性的鼓舞、因应询问等技术,鼓励个体自强自立,帮助个
体制定实际而可行的生涯规划。
三、个性化的多元就业信息沟通渠道
对学生来说,就业信息特别是用人单位需要哪一类型人才的信息与岗位需求信息尤为重要。在择业过程中,谁能够及时获取这些信息,谁就掌握了就业的主动权;谁能够获得最为广泛的信息,谁求职的视野就越宽阔;谁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就业信息,谁求职的把握性就越大。因此,提供多元就业信息沟通渠道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以下两种方式值得推广和使用:
1.个性化专题讲座。
个性化专题讲座提供用人单位需要哪一类型人才的就业信息,要从时间、人员和形式等三个方面来把握。在时间上,就业指导人员要根据工作经验或者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在每个时间段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在人员上,除了校内外专家,还要有重点、有目的地邀请校外第一线人员,如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当地就业主管部门人员、各行业人事主管部门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员,还可邀请部分校友讲述成功创业、成功考研的经验,甚至失败的教训。在形式上,除了面对面的讲授,还可以运用电视、录像、网上视频等方式讲授。
2.网络发布平台。
应充分利用网络,公布就业岗位信息以及市场的供需信息。同时应加强网络系统的开发,使毕业生通过网络报名应聘、填写个人电子档案、查阅面试信息反馈、查看岗位应聘人数等,及时了解就业岗位的各种信息,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准备,避免出现由于就业信息不畅而造成的供需不协调。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时期,就业指导工作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目标的最佳路径,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的就业咨询约谈方法、个性化的多元就业信息沟通渠道等方式,科学设计不同学生个体发展的最佳路线、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个性化需求是就业指导工作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表现,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斌.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2]周辉湘.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探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3):20.
[3]王保义.个性化就业指导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7.
[4]周琦.加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10.
责任编辑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