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栋
复习课是指在新课的基础之上,在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达到知识系统化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特殊教学方法。高三进行有效的复习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各地高三复习方法和次数不尽相同,但是最终结果都是为了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复习主要方向都是夯实双基、狠抓落实、对准本科、注重能力。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三复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对以下几个关系把握得准确与否。
“放”与“抓”的关系——忌“重放轻抓”或 “重抓轻放”重点章节应重点抓,反复抓,应把重点知识抓熟、抓实、抓牢,做到心中有数。但也不能放弃其他非重点知识的复习,只是有所侧重而已。另外要认识到,重点和非重点是相对的。如遗传和变异是重点,但关于概率的复杂计算、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和碱基数目的复杂计算则是非重点。
“讲”与“练”的关系——忌“重讲轻练”或 “重练轻讲”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而不是代劳。有不少教师上复习课时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满堂课只有教师在讲,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一点记忆和联系的机会。复习课的讲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中应讲练结合比较好,让学生学习教师复习知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广到各个章节的复习中去。比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如果学生不动手的话,考试的时候常常是漏洞百出。
“记”与“做”的关系——忌“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许多学生在高三学习阶段懒于动手,错误地认为知识网络图太简单或者认为参考书上到处都是,只要考试前动脑去把它死记清楚就行了。诚然,背一些网络图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对这些内容记忆不牢、不准,理解不全、不到位;只有动手对一些重要章节进行网络构建,才能大幅度在短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与“量”的关系——忌“重数量,轻质量”应避免进度过快,短时间内知识大量堆积,一知半解,结果是事倍功半。进度应服从效果,没有好的效果,进度再快也没有用;但同时也应避免进度过慢拖延省市的诊断性考试,应该做到有计划地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复习。建议教师从复习开始时就根据自已的实际,列好复习计划,安排好后阶段复习,做到脑中有计划心中不发慌。
“文”与“图”的关系——忌“重文轻图”仔细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生物知识的考查常常以图示、图表、坐标等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所以在复习中适当利用图示进行知识的串联也是很好的处理方法。比如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与其讲每个成分的作用和结构,不如直接画一个植物细胞的图形后再一一讲解;在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利用适当的图表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记忆。
“拿来”与“ 创新”——忌“重拿来主义,轻自主创新”不少学校的复习资料是来自书商的,检测试卷是引进名校的,上课的教案是学科组长的(说是集体备课,实则是一人备课),就是没有自己的。学校、年级部和学科组的行为被异化,滋生了一些教师的惰性,十分不利于教师成长,不利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要求教师对资料加以取舍、补充、消化,成为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资料,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只有对外来的试卷加以整理、改造、创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才能提高考试的效果;只有每一位教师自己寻找资料备课,才会有的放矢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将外来的东西及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才会真正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也才会提高复习的科技含量。
“必修”与“选修”的关系高中生物学选修内容不是必修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必修内容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在复习中,要与必修同等对待,要注意必修和选修内容的相互联系,把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把选修中“血糖的调节”联系必修中“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体液调节”中有关内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联系必修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知新而发展,使知识更具有系统性。
“读书”与“做题”的关系所谓“读书”,就是要研读教材。近几年高考内容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只读书不做题或只做题不读书,都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要通过做题发现知识漏洞,巩固知识记忆和理解。反之,通过读书,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性认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就要做到会读书、会做题。
总之,高三的复习除了花大量时间外,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只要精心备课、设计、讲解,就总有收获,在学生成材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提高。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