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中茂
摘要本文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讨和研究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1 确定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分析
1.1合理确定标底和工程报价
招标文件中的商务条款一经确定,即可进入标底编制阶段。工程标底的编制程序如下:
(1)确定标底的编制单位。标底由招标单位自行编制或委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编制标底资格和能力的中介机构代理编制。
(2)熟悉相关资料,包括:全套施工图纸及现场地质、水文、地上情况等有关资料;招标文件;标底价格计算书、报审的有关表格。
(3)参加施工图交底、施工方案交底以及现场勘察、招标答疑会。
(4)编制标底。
1.2 工程报价
报价是投标单位对承建招标工程所要发生的各种费用的计算。在进行报价计算时,首先根据招标文件复核或计算工程量。作为投标报价的必要条件,应预先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此外,投标计算还应与采用的合同形式相协调。报价是投标的关键性工作。通常应在投标单位的决策人主持之下,与有关业务部门配合进行。
2 造价控制的措施
在造价加酬金合同形式中,造价控制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具体措施如下:
2.1 做好建设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
所谓的建设项目经济核算是指对施工中发生的物化劳动(人工、机械、材料)及活化劳动消耗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挖掘内部潜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经济核算内容包括:
(1)“两算”对比。“两算”对比即实际施工预算与合同价、投标报价(或施工图预算)的对比,是项目管理中一种常用经济管理方法,也是项目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导对比,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防止多算、漏算,提高预算准确度,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安排工作,制定各种降低造价的措施,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施工项目造价核算与分析。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包括直接费和间接费,直接费又包括人工、机械、材料及其他直接费(即水、电、气等材料二次搬运费和冬季、雨季施工费)。对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归纳就是对工、机、料及管理费的核算,在“两算”对比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的经济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机、料的消耗进行检查、记录、对比、分析,每月、每季按施工进度消耗与施工图定额预算消耗相对比,采取措施节约支出,减少或消灭浪费现象,以取得盈利。查找超支原因,从而找出降低造价的途径和措施,挖掘内部潜力,争取更大的造价降低额。如: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项目部组织架构图,确定职工人数,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及工时利用;对单位工程各类材料消耗量定额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对比,对固定资产折旧、机械设备利用率及完好率按财务有关规定计算,以确定本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标。
2.2 编制施工造价计划
根据项目特点和项目部经济核算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工程所需材料消耗及劳动效率情况,以往类似工程实际执行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等,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充分理解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后,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并预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取得的经济效果,以制定降低造价的目标,并不断测算调整,编制出本工程项目的造价计划,并将其细化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上去,从而落实经济责任,将责、权、利具体化。
在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不断将实际造价与计划造价相比较,考核工程项目造价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是否与预期目标有偏差,及时调整修正造价指标。
2.3 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项目经济核算和制定造价计划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工程造价。利用造价分析方法找出计划造价与实际造价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发展趋势,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造成偏差原因主要有:人工造价偏差、材料造价偏差、机械造价偏差、施工管理偏差。
(1)材料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在建设项目的投资中,材料造价占工程总投资的50%以上,因此材料造价控制与管理是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中标的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设计编制该项目材料的计划总需求量,项目材料主管根据项目工程师提供每周、月的施工进度计划及上月节余材料量,编制下周、月材料用量计划、用款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如实际材料与计划用量有差异要及时找出原因,将原因以书面形式汇报,及时调整材料计划。其次,加强材料使用管理,降低材料损耗量。项目部各施工作业班组应按计划领料,防止浪费,如果发生工程变更,经营预算人员要将变更工程数量及材料消耗量计算准确,及时将材料变化量报送材料主管以调整材料用量计划。同时强化进料、领料手续,对一些易燃、易爆、易碎物品和贵重材料应按规定分类堆放,避免由于管理不当造成损失。再次,降低材料损耗是控制材料造价偏差的主要手段。材料损耗包括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工序损耗,定额中的损耗率是综合考虑取定的,因此应从这两个环节入手,加强管理,降低运输损耗,在施工工序中除不可避免的损耗部分外,应事先做好施工放样、选材准备,避免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工程材料价格己基本形成由市场调节的格局,因此,必须按市场变化规律,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首先,要疏通信息渠道,建立能够正确及时反映工程材料市场供求关系,高效、灵活、畅通的信息系统。同时要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施工单位要将工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材料用量、进货渠道、时间、价格向建设单位进行通报,由双方共同制定材料进货计划,确定材料价格。实行材料报价制,有利于加强相互监督、增强核算意识,防止流通环节的不规范交易,改变“算死帐”、“死算帐”的静态的材料价格管理方法。可以根据掌握大量材料价格信息,选择最佳途径进料进机,有效控制材料价格。
(2)人工、机械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根据造价计划制定的相应工序(前期准备、土石方、基础、框架、装修等)的工资含量比率,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施工作业班组;每个完成的工序都严格把关,完善记录,报经营预算人员核对劳务工资,每月统计工资总额是否超计划,找出超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编差。如出现窝工、停工现象要及时作合理安排,做好索赔资料收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进退场时间及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提高其利用率及完好率。
(3)施工管理费及其它造价控制与管理。项目施工中,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素质、工期要求、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的投入量,采用造价较低又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方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材料代用、使用添加剂和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现场设施,降低开办费等各种措施降低造价。
3 严格施工管理
工程设计确定以后,能否控制好工程造价取决于施工过程。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不仅是对造价的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
3.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施工中,返修工程越多,工程费用就越多。必须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严格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和质量验收,否则很难及时发现和找出部题,保证工程质量。
3.2 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工期拖延时间越长,管理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就越大。因此,控制工期工程造价就会有所降低。要合理组织施工,正确安排施工工序,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
3.3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施工阶段,不准随意变更批准图纸,不准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即使是必须进行的变更,也要严格按程序进行,避免发生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帐的问题,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