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曈
摘要中国当前的舞蹈普及和人才的综合培养问题已经逐渐深入到各大高校。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应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舞蹈创作舞蹈教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创作、多媒体、大众媒体、各层面艺术教育等都大量需要高水平的即有鲜明专业特长又有全面综合实力和素质的高标准艺术人才。而综合性的高等院校也逐步把艺术人才的培养重视起来,这里要说的是,这类综合性大学有别于专业的舞蹈院校,他们也正在致力于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例如: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从2000年建系发展至今,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始终贯穿着重要教育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对舞蹈知识得系统掌握,这与国内许多同专业院校以某一类单项舞蹈人才为培养规格和目标的教育理念形成很大的不同思路。四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结果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准确性和拓展性,在建设专业和发展专业学科的过程中,还设立了培养目标并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准确性和先进性,在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舞蹈创作的功劳,舞蹈创作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舞蹈教学的发展,甚至是舞蹈学科发展,因为舞蹈教学的好与坏,很多时候是体现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上的,也可以说,教学是舞蹈创作的根源所在。
鉴于自己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体会,针对高等舞蹈教育中创作与教学的相互影响浅谈一些看法:
1 良好的舞蹈教学方法是舞蹈创作发展的基础
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许多青年舞者为了精湛地掌握舞蹈这门表演艺术,他们拼命地学习,刻苦地训练,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样,我们的舞蹈教育者们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然而,舞蹈专业人才的表演艺术生命是短暂的,由此造成了这些优秀舞者到了一定年龄后大量转行,导致舞蹈人才流失和教育资源浪费。这也是培养舞蹈人才的各大高校都要面临的问题,要改善这些潜在的弊端,从实际角度出发教学则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舞蹈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只是单纯的强调教师的“口传身授”,对于学生自己创造力的开发做的还远远不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利用舞蹈艺术本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引导他们从自发到自觉,最后积极自愿地参与舞蹈艺术活动,使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情绪调节都处于快乐和兴趣状态,要求学生亲身参与舞蹈学习和舞蹈作品的创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鼓励,来增强他们的兴致和快乐的情绪。在启发式教法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双方的共同参与能够发挥两者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探索,创编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这两种方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连续体。
如果把舞蹈创作比作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舞蹈的教学则是高楼下面的地基,基础打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整座大楼的结构,培养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人才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它是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考验。在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在表演一些组合和作品时,有着非常规范漂亮的动作,却缺少了一种内在的东西,这就是编导常说的“二度创作”,所谓演员的“二度创作”,即是通过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作品加工磨合,注入自己的情感,使之更完美。对于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他应该有更广泛的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人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必然也就成为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内容,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说,舞蹈的教学是舞蹈创作发展的基础,教学内容、方法是否得当,都紧密地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所在,只有抓好教学才能更好的发展。
2 舞蹈作品的创作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教学是舞蹈创作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作品的创作可能就是检验教学的最佳途径。对于普通的高校来说,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侧重舞蹈作品的创作不仅是检验教学的重要途径,还是让本学科更好发展的重要环节。
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舞蹈创作学习,经历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为舞蹈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初,要求创作者摆脱束缚、忘记教学环节、打破那些束缚人手脚的条条框框,突破旧的创作新的,哪怕是不为人们所认可的舞姿、风格、语言等,都是一种推陈出新一种创作。例如: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千红》,这个作品在创作之初运用的是安徽花鼓灯的动作元素,但是编导在经过反复的排练之后发觉光是简单的民间舞语汇远远不能够达到他所想要的效果,所以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大胆地结合了许多的现代舞动作语汇,加工提炼之后,最后完成了《千红》的创作,并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和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表演一等奖,这也是编导创新的最好体现,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但是对于一个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普通高校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对于自己学科建设,和检验教学的一次重要经历。此后,陆续的创作也在不少的大赛上获奖,像《进城》、《中国妈妈》都在各大赛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除了体现了编导的创编能力以外,还体现出整体的教学水平。一个好作品的出现不仅对编导是个考验,对于培养舞蹈人才的教师是个考验,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的考验。所以说,舞蹈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舞蹈的创作,舞蹈作品的创作也是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
舞蹈创作不能远离当代社会的社会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不能脱离舞蹈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多样化的正确发展道路。在教学中更是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启发,不要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模仿老师,往往在编排一部好的作品的时候,编导的许多灵感会来自演员,演员对作品的理解有时候一瞬间的动作也会给编导启发,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以上都充分说明了只有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才会促进舞蹈创作的发展,舞蹈创作的发展可以带动教学的改进,也真正证明了舞蹈创作的发展是检验教学的重要途径。
3 舞蹈教学与舞蹈创作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由内容和形式所构成的,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也不例外。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就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某种具体的内容,只存在于和一定的形式的统一之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积极地作用和影响内容。
在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中,当具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材料,进行了概括、提炼、加工、改造、形成了舞蹈的题材,确定了舞蹈的主题以后,重要的就是要赋予这些生活内容以相应的舞蹈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创作者日常所接受的舞蹈教育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可被观众感知的物质外化形态。舞蹈形式的结构过程,就是根据舞蹈的内容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形式的过程,或者说是舞蹈形式化的过程。舞蹈的内容存在于舞蹈的形式之中,舞蹈的内容只有通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它们两者是互为依存、互为制约、互为影响的,失去了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舞蹈形式的艺术特征,正是舞蹈和其它艺术的区别所在。舞蹈创作就是赋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为一定的舞蹈形式。因此,对舞蹈形式的进一步考察,就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一般来说,舞蹈结构可相对分为内在形式化和外在形式化的两个结构过程,内容形式化实际上就是外在形式化的内容,而外在形式化是内在形式化的物质外化形态。
综上,舞蹈教育和舞蹈创作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是互为依存,相互影响的,没有舞蹈教育就没有舞蹈的创作,而没有了舞蹈创作再有意义的舞蹈教学也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地位,是空洞的、无力的,从而失去了舞蹈教学的作用,既而将被新的艺术形式所代替,将会被人民大众所遗忘,将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活力。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和不可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