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肖小华
摘要本文论述了特色学科对地方高校发展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如何创建特色学科。
关键词地方院校特色学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特色学科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对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与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整体学科水平相对较低,所处的社会环境较差,占有的资源有限,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因此地方高校更应重视通过特色学科建设,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 地方高校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1.1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能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相比所占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其学科建设不可能平衡发展。所以,地方高校应该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选准某些办学基础较好、特色明显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学科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建设,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豍
1.2 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能够提升地方高校的竞争力
21世纪高校之间的竞争,其本质就是学科实力和学术水平的竞争,一所高校如果拥有一批独具优势和特色、实力雄厚的学科或学科群,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否则,将会被竞争的浪潮所吞没。豎特色学科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是地方校能否提升竞争力,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3 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能使地方高校更好地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
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地方高校只有通过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将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科建设也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赢得广阔的发展前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中北大学先后承担过国家级军民项目近百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学校自主开发的尼龙-11、电脑验光仪、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和硅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等项目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确立明确的特色学科方向
一些地方高校急于求成,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是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根本没有基础和机会形成自身的特色学科。甚至由于盲目追求学科建设大而全而导致原来赖以安身立命的传统优势学科和基础学科受到冷落,面临着生存危机。
有些地方高校虽然已经开始着手启动本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工程,但是由于目前各地方高校学科重置率较高,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地方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性质、层次、类型、传统等,给这些重复设置的学科进行不同功能和发展方向的定位。豏如当前广告、社会工作、物流等学科比较热,文科学校办,理工科学校也办。在具体建设中,地方各高校没能确定各自的学科特色,不知道同一学科的不同发展方向在哪里,直接造成不同学校同一学科的毕业生可替代性很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本学科发展的前景堪忧。
2.2 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特色学科队伍建设不足
学科带头人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学科梯队建设、人才培养、制订学科建设规划、促进学科发展等项任务。优秀学科带头人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甚至一个学科群的崛起。地方高校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引进难,即使花大成本培养起来的也很容易流失。而且,由于历史、经济、区域等诸多众所周知的因素,导致地方高校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偏小,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2.3 学科建设经费严重短缺,教学科研条件急待改善
众所周知,学科建设需要科研,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有没有科研项目是特色学科建设能否走上良性发展循环的关键点。因此特色学科的建设也离不开强大科研经费的支持。但是由于部分原部属高校被下放到地方,使得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更加分散,从而造成原地方高校的资金投入更加不足。而这些原部属高校中有些高校已有自己的特色学科,但由于习惯了中央财政的强大支持,下放地方后失去了以前的财政优势,且不能及时转变角色,认清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思路,使得这些原部属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其特色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4 科研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已有特色学科逐渐消亡
一些最早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创办起来的历史较为悠久的地方高校,曾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名特色学科,甚至特色学科群,有些曾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但是,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部分部属高校被下放到地方,加剧了地方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使得这些已有特色学科的高校优势不再明显。而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很多高校从不同方向和起点出发,加强自身的特色学科建设,其学科实力甚至超越了该学科的已有水平,而这些传统高校由于自身机构、人员和观念的老化,在学科建设中保守不前,缺乏科研的持续创新,导致这些高校的特色学科不再是本校的特色学科,其特色学科的优势已经被取代,特色褪尽,特色学科“名存实亡”。
3 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策略
3.1 明确特色学科的发展方向
开展特色学科建设首先要确立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特色学科绝大多数都具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和作为交叉、边缘学科的优势,豐因此地方高校可根据自身已有优势学科和地方经济的特色形成新的交叉学科,确立特色学科的发展方向,并作为重点来加强此学科的建设。
学科方向应确定2—4个,建立在二级学科上,确立过程中,既不能确定太少,也不能太多,即既防止方向过窄,也杜绝方向过散。特色学科的确立应刻意设立一些具有前沿性、有前途和有潜力的方向作为突破口。如山西大学计算机系进行中文、外语、计算机的整合,长期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近5年来获国家“863”资助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重点基金1项,引起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区域经济史专业结合晋商文化历史背景形成了3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即晋商与中外商帮比较,晋商与中国现代化转型,晋商精神与现代企业家素质的塑造,并发表了多部专著和多篇论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3.2 甄选特色专业学科带头人,指引特色学科的方向
开展特色学科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的学科队伍,学科团队的建设直接影响特色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应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职结合,资源共享”的方针,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灵活引进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筑巢引凤”的优惠政策,引进高层人才。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首先要立足现有师资,加大教师在职培养的工作力度,力争培养本校的中青年技术骨干或特色学科带头人。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一方面通过职称评审杠杆、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和科研奖励等机制,强化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其次要优化人才引进的“软硬件”,注重聚才。由学校聘任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教授、副教授作为特色专业的带头人,定期对带头人的工作进行考核,对教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提高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使特色专业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全方位的抓好学术团队建设,才能保证特色学科的持续创新,使特色学科有持续发展的基础。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融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形成了一支以行龙教授为特色学科带头人富有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师5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3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40人,占80%;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者21人,占到42%。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与博士学历者主要集中在历史学专业。现在全系教师中50岁以上8人,40—50岁之间13人,40岁以下29人,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学科梯队,保证了历史文化学院的长远发展。中心人员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等近20项,被学界誉为中国社会史研究重镇之一。
3.3 立足地方,服务杜会,增大科研经费收入
地方高校一般由地方政府主办,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不仅有利于形成特色学科,为地方经济服务,还有利于学生在本地区的就业,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在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的同时,还要围绕所服务的区域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
因此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以科研项目为导向。地方高校可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经常性科研合作,利用企业在财力、物力上的优势,促进特色学科教学基地、研究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二是科研成果转化。地方高校有条件将特色学科的科研成果投入生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此来增加本学科的科研经费。三是寻找学科生长点。在教育资源短缺、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地方高校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学科布局,从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特色学科突破点和生长点,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重点投入,优先发展,实现双赢。
山西大学以基础研究为依托,着眼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推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应用价值广的高科技成果。生物菌肥与抗癌药物一次性技术转让费达550万元。激光器系列产品已远销国外,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收宝”、“菌康灵”饲料添加剂等都已通过中试并开始生产。化学系一举攻克“低度竹叶青酒褪色”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可使汾酒集团每年扩大产值5000万元。
3.4 持续创新,保持特色学科可持续发展
特色学科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环境的变化和学科竞争对手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理论体系、研究方式和运作程序总是处在常变常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根据以上特点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增强创新能力:(1)及时吸收最新理论、科研成果到特色学科的教材、教学和研究中;(2)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当前经济动态对某些学科的学生数量、知识结构、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家新的需要;(3)根据其他高校学科发展的情况,调整自身的学科发展方向,以提高特色学科的竞争力;(4)要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研究方向,从学科发展的根本上提高特色学科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