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军
[摘要]都匀市洛邦镇大坪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紧缺,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望天水”,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肩挑马驮。为解决当地饮用水及农田灌溉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根据场地周围地质踏勘情况分析其富水性,选择合理的含水层及井位。详细地阐述该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含水层位及井位进行水文地质钻探,根据抽水试验和水质分析结果完全能满足当地村民饮用及农田灌溉。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位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084-01
都匀市洛邦镇大坪村位于都匀市区南东面约12km(直距)处,行政区划属都匀市洛帮镇管辖,该村寨共有60余农户300余口人。由于该村寨没有一条常年流经地表的溪流,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望天水”,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肩挑马驮。
一、区域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其地势为北东和南西较高,中部较低,坡度一般为10~35°,海拔标高一般为900~1030m,相对高差一般30~80m,属岩溶化低中山地形之溶蚀地貌。
(二)气象水文
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据都匀市区气象资料统计,区内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36.3℃(1966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1月30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7℃。多年平均降水量1250-1445mm,最大年降雨量为1967mm,最小年降雨量为868.1mm,降雨多集中在4~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
工作区受岩性组合及外力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地下水基本无出露,地表水系均为季节性溪沟(9月至次年5月断流),其流量受季节影响极大,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
(三)地层构造
1.地层。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2s)、娄山关群(ls)、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1t)、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泥盆系中统邦寨组(D2b)及第四系(Q)。其岩性由老至分述如下:
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分布于工作区北东侧,主要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及鲕状白云岩夹页岩;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2s):分布于工作区东侧,主要岩性为浅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夹鲕状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泥盆系中统邦寨组(D2b):分布于工作区南西侧,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石英砂岩夹页;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中部,残坡积物,岩性为土黄、土褐色含砂砾粘土、粘土。
2.构造。工作区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王司复背斜东翼,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岩层单斜产出,倾向南西。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区内岩层倾角变化较大,岩层倾角较陡,一般30~40°。
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区内地下水唯一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其通过地表各种裂隙、溶隙下渗补给地下水,由于区内含、隔水层相间分布,各层间地下水连通性、导水性差,地下水主要于层间径流活动,致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溢流排泄。
(二)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埋深。区内地下水主要埋藏形式为潜水,但由于相对隔水层分布较为连续稳定,局部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其枯季埋深一般为15~20m,丰季为5~10m。
(三)地下水物理化学特征。据《都匀市水文地质图》(1/5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都匀幅)相关资料,区内地下水一般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清凉,水温一般为18度左右。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Mg2+型水,人畜生活饮用及农田灌溉均可利用。
三、供水含水层与井位的选择
(一)含水层选择。前已述,工作区内含水层主要有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2s)、娄山关群(ls)、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1t)、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泥盆系中统邦寨组(D2b)及第四系(Q),含水层选择分析如下:
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含溶隙水,富水性弱,不宜作供水含水层;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2s):含溶隙水,富水性弱,不宜作供水含水层;娄山关群(ls):含岩溶水,富水性强,距缺水村名较近,为工作区较为理想的供水含水层;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1t):含岩溶水,富水性较强,距缺水村名较远,不宜作供水含水层;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含岩溶水,富水性较强,距缺水村名较远,不宜作供水含水层;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含岩溶水,富水性较强,距缺水村名较远,不宜作供水含水层;泥盆系中统邦寨组(D2b):含裂隙水,富水性弱,不宜作供水含水层;第四系(Q):水而不含水,水量贫乏,不宜作供水含水层。
(二)井位选择。确定了主要供水含水层-娄山关群(ls)后,据区内该层分布情况,结合地形地貌、居民住宅和引水条件,井位选择在离蓄水池较近、地势相对较高、汇水面积相对较大的沟谷中,井口坐标为:东经:107°36′02″北纬:26°13′18″,设计孔深150m。
四、抽水试验及水质分析
(一)抽水试验。根据对本场地水文勘察孔所进行的抽水试验成果,该孔深约150米,直径约168mm,静止水位8.0米,该井日出水量约180m3,属弱富水区。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及含水层分布特征,地下水位及水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雨季水位高,水量较丰富,干旱季节水量相对减少。
(二)水质分析成果。据本场区内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水,矿化度0.6mg/L左右,PH值6.5。
五、工程完成情况及工程质量
(一)工程完成情况。选定了井位后,我队于2007年12月5日开始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开始施工,于2007年12月30日全部工程结束,工程主要成果为:凿井深150m、下泵深80m、涌水量180m3/d,经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现场取水样进行分析,该井水质符合国家颁布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工程质量。本次工作完全按照《城镇及工矿企业供水水文质勘察规范》(TJ-27)、《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66)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勘察施工,经长时间(2007年12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的抽水试验未对周边的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工程各项指标均满足托委书和合同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霍明远主编,地下水水资源系统勘查技术与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出版社,1993.3.
[2]区永和、陈爱光、王恒纯,水文地质学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6.
[3]陈崇希,地下水不稳定井流计算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