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许胜
摘要:当前农村“谷贱伤农”的现象普遍存在,通俗地说就是农民增产了,却不能增收。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以至于一些农田荒费。虽然国家也曾制定一系列措施,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谷贱伤农”;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中图分类号:D422·7;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27-03
曾几何时,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吃“大锅饭”的现象就被彻底打破了,土地政策30年不变更让农民兄弟吃了颗定心丸。从那时起,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得到了质的提高。农村也快速的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农业科技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农民的日子更是一天天的红火起来。但是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村却出现农田荒芜,无人耕作的现象。原因是土地亩产虽然提高了,农民总收入却并没有得到增长,从而严重影响了种粮积极性。
下面我们从粮食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图1。
根据需求——供给分析,当粮食的产量是Q1时,整个粮食供给为S1,需求为D1,此时粮食均衡价格是P1,农民的收益为80单位。
当粮食产量增加Q2时,整个粮食的供给就上升了到了S2。而恩格尔系数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家庭个人收入增加时,食物开支在人们的需求增长中的比例总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长却很小,假定为D2,此时粮食均衡价格是P2,农民的收益为56单位。很明显农民增产了,粮价下降了,农民总收益却减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自然会受到伤害。
为此,世界上许多政府对农产品规定“支持价格”(或称“保护价格”)。例如近几十年来,美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很快,产量大幅增长,但是农产品的需求却增长很慢,结果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下跌,政府为了保障农场主的合法收益,经常为有些谷物规定最低限度的“支持价格”。我国也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以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在粮价波动时“粮贱伤农”,如图2。
假定某种谷物在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曲线为S,需求曲线为D,均衡点为K,均衡价格为OH,均衡交易量为ON。
当各种物价上涨时,政府认为按均衡价格定价太低,应当规定最低价格,假定为OI。这样,就会刺激供给量增加到OL,抑制需求量到OR。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部分为RL,以至于如果规定最低价格为OI,就会造成农产品过剩,过剩量为RL。这样也会导致农民不再积极种粮。
所以,制定保护价格不是上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惟有同时快速扩大粮食需求,才可以让农民增产增收。
然而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必定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扩大对粮食的需求呢?除非粮食能用作它用,用于深加工。因此必须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使粮食转化为相关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粮食的需求迅速扩大,价格得到提高,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所以,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十分重要。然而在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步伐还未能迅速跟上。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出了相关的补救措施,如取消农业税以及直接对农民进行粮食补贴等,其意义重大。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取消农业税及直接对农民进行粮食补贴可以降低“粮贱伤农”的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但是从长远看这还不是上策,因为粮食的需求与供给增加对农民总收益的影响,要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两者的变化幅度。
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为农村应该迫切做好如下工作:
(1)加快粮食等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重点抓好对粮食进行深加工。针对我国在农产品产量遥遥领先,而农产品加工却远远落后的现状,着手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存在的诸如初级加工产品多,适宜品种少,质量标准低等问题。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拉长加粗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引进加工品种,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如吉林省目前年加工玉米能力已突破200亿斤。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粮食生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2005年,吉林省玉米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05元/斤左右;2006年,玉米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又上涨了0.15元/斤左右,仅两年的时间,玉米价格上涨了0.20元/斤。玉米价格每上涨1分钱,全省农民每年就增收3.8亿元,上涨2角钱,就是76亿元。在玉米加工转化不断升级的刺激下,该省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相对玉米而言,由于水稻用途单一,产业链条较短,转化渠道过窄,一旦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或受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就容易形成阶段性积压,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加快这方面的产业化发展更为迫切。
(2)由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限制某些农产品的产量。对农业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既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数量问题虽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部分农产品供给过剩。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多品种、高质量、低投入的农产品生产,以实现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水产业的协调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扩大农产品的用途。只有粮食作物用途的拓宽,工业用粮大幅上涨导致粮食需求的大幅上升,才可以彻底改变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使农民增产增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惠。
(4)由政府收购,储存起来供出口或将来使用。调节粮食供给和需求发展的均衡,实现增产增收,避免“谷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