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霞
我通过对18位同学进行一次化学实验现象观察能力测验,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现象描述不清,实验时观察不仔细。这一测验表明:如果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或具体指导,多数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他们虽然能写出部分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自觉的目的性,因而观察不精细、不深入,分不清什么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
一、观察能力评价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观察能力的高低,可以从观察活动的针对性、精密性、周密性、持久性和对观察结果的正确判断、记录、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针对性
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观察时只有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抓住物质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NH4HCO3热分解实验,开始加热时导管口逸出空气泡,试管口形成白色固体,冷却时导管中石灰水的回收都不是主要现象,只有热分解产生有关的氨味、水珠、石灰水浑浊以及分解过程碳铵晶体的消失等,才是主要现象。
2.精密性
观察的精密性是观察者能感知细微刺激和区分刺激产生的细微变化的能力。
观察的精密性因刺激种类不同而异。如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只需达到0.00018毫克/升,多数人就能闻到其臭鸡蛋味。而醋酸乙酯蒸气浓度比其高30倍,还闻不到其果香味。
由于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注意度和任务感不同,观察的精密性也就不同。例如有的人视力好,辨色能力强;有的人观察时任务感强,能集中注意力,这些都能使观察更加精细。
观察的精密性也和对象的背景或观察的环境有关。溶液里的白色浑浊在黑背景时看得更明显;白磷发出的磷光,在暗室或晚上才看得清。
在教学中,观察的精密性和观察训练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对计量仪器的读数,只有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准确。有些现象之间的差异,只需稍加训练,就能够掌握。精细观察可以促使学生发现一些不明显的异常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3.周密性
观察既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在观察前就应根据观察目的,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把观察的项目、主要现象、次要现象、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观察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一一摘记在笔记本上或记在脑海中,这样,在观察时学生就不会把主要现象遗漏。
4、持久性
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往往是观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集中注意力可以排除观察对象之外其他因素的干扰,使观察更精密。持久性则保证观察内容的完整性,不因时间短而造成观察对象的缺漏。
5.观察结果的正确判断、记录和描述
观察是有意识的知觉活动,不但在观察前要制订周密计划,在观察过程中以及观察后,都应用准确的科学语言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描述。纯水的颜色尽人皆知,但在测验中仍有一部分同学写成“白色”;有不少学生分不清“烟”和“雾”,不能用“火星四射”“熔化溅落”等字眼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二、如何培养观察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培养观察能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认识意义,调动积极性
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的浓厚兴趣,然后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观察对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意义,适时地引导学生从娱乐性的知觉活动,转入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知觉活动,多做分组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这样更能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2.具体指导,严格训练
学习化学初期,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演示实验,具体指导,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一般观察项目,然后结合以后的各个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要点和方法,能够分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
为了提高观察的精密性,可以进行一些知觉的单项训练或对比训练。例如辨色训练、辨味训练、加热温度的粗略估计、计量器的准确读数等。
3.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随时纠正错误的描述
观察结果是所得的感性材料,学生要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并且养成习惯。这样既可以防止遗忘,又能练习使用准确、精练文字进行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在习题和试卷中,如发现学生的描述不准确、不严密,不简练时,应予及时纠正。
4.逐步提高
在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后,要让他们进一步学会自己制订计划,逐步提高观察质量,注意观察那些不明显但又很重要的现象,能够发现并解释一些反常现象,使学生向观察的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