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森梅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写一手好作文,是当前语文教育者的重要教学任务,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真情实感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培养学生写作的五大习惯,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很有帮助。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极为重要。良好的习惯在于平时注意多读、勤听、爱说、乐写、会
改。
一、多读
1)抓住课文中的精彩部分加强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了教科书中的大量优秀的写作素材,但是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这只能是杯水车薪而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选择性的阅读,让学生进行作文的仿写练习,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长此以往,学生能通过多阅读课外书,从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3)我在工作之余也抽点空暇时间进行阅读,每遇到精彩的片段或优美的文章,都要细细品赏。品赏之余,我便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些精彩的片段或优美的文章,让他们在这美的享受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勤听
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形成个人评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中 “听”、在合作中“听”、在交际中“听”,然后让学生把听到的随机记下来作为习作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处处都有这方面的训练“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契机,反复历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爱说
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的能力。也就是说“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这里强调的我口、我手、我心是“我”的真实感受。正如贾志敏老师所说,“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更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不能要求学生像作家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说清楚即可。
四、乐写
养成学生勤动笔写日记的习惯。而且,学生在每篇日记中要尽可能地用上一些自己在读书中曾经学过的或新学到的准确的词语。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作文水平同样是通过练笔来提高的。在小学课本中,我们除了完成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的作文外,其他形式的练笔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平常注意观察,又阅读了大量书籍,学到了其中的写法。再加上自己的生活实践,就产生了对事物的看法,急于把它写出来,这样练笔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只有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才能使写作能力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提高。“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且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在日积月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慢慢感受到多读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自然领悟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的乐趣,使读写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只有持之以恒,写作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五、会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譬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当然就更应该如此。
修改作文,是修改文章的内容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其实就是修改思想、修改认识,学生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就能使他们经过这样反复的过程,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就能真正获得作文能力。同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经过修改,流畅多了,更具体、完美了,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也会增强。
我们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示例修改;②读中自改;③学生互改;④答辩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阅读全体学生作文全文,才能发现学生习作过程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确定例文,修改重点,讨论要点,选择指导方法。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积极鼓励,学生修改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要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要关心改的能力。再次发现问题,有待改进和提高。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育者指导学生养成博览群书,多留心周围所熟悉的一切,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养成主动感受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