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

2009-07-07 05:50冯永梅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动因审计实践教学

[摘要]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我国审计实践教学的发展还比较缓慢。本文分析了审计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后,从国家教育政策改革、审计课程内在特点和就业形势三方面探讨了积极推进审计实践教学发展的动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审计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审计 实践教学 改革 动因

作者简介:冯永梅,工作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已通过注册会计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财务审计。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过程。审计是一门专业性及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审计学专业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理解审计理论。审计实践教学应以审计理论为基础,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使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

一、我国审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以往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审计教育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一贯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很少安排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但是,审计学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而目前市场要求的会计、审计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如果按现在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接受有限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务技能的掌握,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造成了培养与需求的脱节。

(二)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审计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程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审计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审计程序较多,条条框框比较单调,再者由于学生的相关学科基础可能不是十分扎实,可能对一些审计程序很难理解透彻。针对《审计学》课程的特点,如果授课内容不重视审计理论同审计实践的结合,必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其培养目标将大大偏离培养审计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

(三)实验教学匮乏

由于审计教学只重视理论教学部分,教师只能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最多只是通过案例的分析进行案例式教学实践,其效果非常不理想,这暴露出审计实践教学的极度缺乏,其后果是学生对企业审计实务如雾里看花,参加工作后无法较快地适应工作。就整体课程设计而言,审计实验环节的教学不具有完备性,不能真实再现审计实践的各种流程和内容,致使审计教学脱离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审计实践。

(四)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随着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财经类专业一直受到学生的青睐,相应的教师队伍壮大,而大部分人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他们学历高、基础好、有理论,然而,其中一大部分人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阅历少,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操作技能较为薄弱,使审计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审计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或是期末闭卷考试加平时成绩。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也是不同的。如果考核仅仅是侧重于理论,必然导致学生以抄笔记背笔记为主,忽视实践学习,从而影响了整个审计学的教学质量。审计学综合性强、实务性强、强调动手能力,因此在审计教育中发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尤为重要。

(六)教材普遍缺乏案例

目前高校使用的审计书籍,多是每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使用的审计教材,这些书过多地介绍每一条规则的内容,缺乏教科书应有的系统、连贯、通俗易懂的特征,所以并不适宜作为课堂上使用的教材使用。另外,大部分审计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死板,文字与教条过多,缺少案例及实际问题的研究。

二、加强审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动因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是加强审计实践教学的外在动力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指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院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审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推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是加强审计实践教学的内在需求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渗透,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同时,审计课程也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及实践性,如果没有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很难将被审单位的“潜在”问题查找出来。因此,审计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审计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课本上规范性内容,又要重视实务操作,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

(三)就业形势是加强审计实践教学的催化剂

在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劳动力市场需求最多的既不是空有一身力气但知识、技能含量极低的农民工,也不是只具有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与技能不足的理论型人才,而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然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为经济社会提供与上述需求结构相吻合的劳动力供给,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合理解释。近年来,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的好,一直保持着90%以上的就业率。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多地接受了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企业人士看来,大学生首先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是“心理素质”。这也间接反映了大学教育没能提供与社会需求高度吻合的人力资本供给。

三、完善审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充分的实践教学准备

实践教学准备应该“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两方面共同进行。首先,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工作,包括内容、时间及人员安排,这也是最基本的事前准备工作。还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及业务水平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技巧。更要不断提高审计业务的实际处理能力。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审计业务处理能力,那么这种实践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学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正确认识实践课程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做好功课基本功准备,温习好已经学过的与审计课程的相关学科知识,没有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审计的实践是很难进行的。

(二)实施案例教学

审计实践教学模式通常分为两大种类:一是直接实践,即学生亲身投入到审计实践工作中,运用所学的审计理论、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间接实践,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和课堂对审计案例的讨论将所学的审计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实践当中去。目前,很多学校还不能满足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采取间接实践形式。目前在间接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较多。案例教学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开设审计实务操作课程

目前的课程设置,导致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及树立学好审计课程的信心。为学生开设一门审计实务操作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环境下实践,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因为只有边学习边实践,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虽然看似多费了时间在模拟操作上,但实际上是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且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实践模拟的角色转换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作为审计人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学习到的知识也就更容易被吸收。审计学实务操作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通过情景模拟、实战演练,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审计技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操作能力。

(四)改善教师实务经验少的现状

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审计理论知识,更应该对审理实务有深入的了解。虽然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具有审计实务界人士的水平,但审计教师的实务水平绝对不应该是零起点。审计实践性很强,任课教师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很难把课讲好。学校一方面要有计划引进一些高学历且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参加实务部门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业务水平,还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和高级审计师等到校任教或兼职。指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重视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训练。学校应推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增加投入,改善教师待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五)建立健全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要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考核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考核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设计等多样化的方式。把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以实际表现能力为主,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

(六)选择案例丰富的教材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成功的教材选择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融会相关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审计工作的政策性强、对象复杂,所以书中应配套一些简单的案例,这些审计案例既要以审计理论为指导,又能体现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财经法规;既要源于现实中的第一手资料,又便于加以整理和提炼,以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洋。关于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时代经贸》,2008年5月

[2]黄溶冰。审计课程的隐性知识属性与案例教学。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5月

[3]齐兴利,郭云辉。审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5月

[4]刘淑芬。对审计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会计之友,2007 年第6 期

[5]杨萍、胡敏、赖嘉铭、饶永华、黄丽华。对审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8月

猜你喜欢
动因审计实践教学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