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州海洋文化及其旅游开发

2009-07-07 05:50朱芬芳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台州

[摘 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果忽视文化内涵,旅游景观就失去了灵魂。本文通过论述台州海洋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得出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基础,并据此提出旅游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海洋文化 旅游开发 建议 台州

作者简介:朱芬芳(1974-)、女、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籍贯:浙江仙居;研究方向:区域旅游与规划;现任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副主任、讲师。

一、海洋文化的内涵

曲金良教授认为: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海洋文化的内涵具体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物质存在与物质生产;二是精神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意识形态;三是社会层面,一切因时、因地制宜的社会典章制度、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风俗习惯;四是行为层面,一切受海洋大环境制约与影响的生产活动与行为方式。

回归自然和走向海洋已成为旅游时尚,海洋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台州处于中国黄金海岸带的中部,是浙江省的海洋大市,市属9个县(市、区)中有6个滨临东海,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所辖大陆架海域达8万平方公里,是其陆地面积的8倍还多,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总长达1544.1公里,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潮滩丰富、岛屿棋布近海岛屿695个,拥有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三大海域资源。近几年台州市海洋旅游发展迅速,但是与海洋旅游业较发达的青岛、大连、珠海、厦门、深圳、舟山等许多国内沿海城市和地区相比,台州海洋旅游的开发规模、层次和服务水平都相去甚远,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尚未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最根本原因是文化内涵不足、海洋文化的开发利用水平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果忽视文化内涵,旅游景观就失去了灵魂。旅游业的发展若缺乏文化内容,它只能处于较低层次,可以说文化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台州海洋旅游业必须在海洋文化开发方面有大的突破,努力提升海洋旅游开发的文化品位。

二、台州海洋文化的表现形态

海洋文化与海洋密不可分,一个地区海洋文化的形成,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海洋自然条件。台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中段,是南北海运的中枢地带,负山面海,海域辽阔,形胜险要,有“山海雄奇,孤悬而有不可难拔”之美誉,我国人文地理学鼻祖明王士性(临海人)说:“两浙十一郡城池,唯吾台最据险”,这促使台州沿海先民在受到群山险阻之时,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广阔无边的海洋,萌发了拓展海洋空间的意识,积聚了持久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动机,从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姿的台州海洋文化,为台州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一)源远流长的海商文化

哲学家黑格尔对海洋文化曾作过深入分析。在他看来,人类面对茫茫无垠的大海,会同样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也是无限的。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台州海岸线漫长,港湾优良,历来是对外交往的海上门户。三国时期,沿海一带就与日本、朝鲜等国有贸易往来。唐代的海门(今椒江)已成为重要的对外商埠,有“贾胡百市、楼船万柯”的记载。到了宋朝,临海的章安(今属台州市椒江区)为“东南一大都会”,不少商人从这里起航,前往南亚诸国。嘉定《赤城志》卷二“坊市门”载:黄岩有新罗坊,临海有通远坊,两地皆宋以前外国商人在台州的聚居地。宋代,台州章安、松门两地设立市舶务,成为正式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从此,台州与台湾、日本、朝鲜等地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贸易更见频繁。明代,对日本的贸易基本采取定期、定点、定量的限制政策,但中国商人的走私活动仍很活跃。同沿海各地海商一样,台州海商“冒险射利,视海如陆,视日本如邻室,往来贸易,彼此无间”。自洪武年间起,明政府为了防止倭寇和海盗的侵扰,陆续颁布“海防禁令”。海上贸易“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台州人们为了生存的第一需要,尽管长期受到压制,仍以各种不同方式顽强地表达着自己的理念,在禁令和管制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夹缝,形成独特的台州“海洋”商业文化。

(二)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

台州的海洋文化缘于海洋而生成,这种文化蕴含着海洋海岛风俗、渔船文化、人文景观等。台州九县、市、区中六濒东海,传统渔业生产以近海捕捞为主,而且其历史久远。台州沿海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沿海渔区多妈祖庙,称“天后宫”、“天妃宫”、“娘娘宫”,所奉妈祖,系专管海事平安的女神。又多渔师庙,祈渔业丰收。渔区各渔船避风或随汛进岙口时,都要进庙供祭。除夕于海滩岙口祭海神,称“谢年”,然后再至“三官庙”、“天后宫”致祭。祭祀结束后,船上伙计以供品聚餐,以为可保来年出海平安畅顺。渔区渔船上的装饰和名称,都与古代对鱼神或龙的崇拜有关,如 “头犁壁”、“鲤鱼跳龙门”、“龙目”、“乌鸦旗”等。渔区渔民从古至今一直把渔船的工具或位置也编成了十二生肖,祈求平安、丰收。台州有两处主要由闽南迁徙而来的部落群居地,分别是玉环坎门镇和温岭石塘镇,坎门混居着温州籍人,而石塘箬山半岛则纯是讲闽南语的闽籍人。石塘大奏鼓是我国现今仅存的渔村传统舞蹈,源自闽南,是一年当中渔民的狂欢,在其发源地已绝迹,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七夕”,箬山半岛的小孩子还要过他们特有的“小人节”,即是渔区的“儿童节”。 2004年9月23日至25日在玉环隆重举行首届中国海岛文化节,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玉环海岛的的渔乡风姿。

(三)独特的海洋军事文化

台州在2000多年间,历经了反元、抗倭、解放等战争,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和十分丰富珍贵的海防踪迹,孕育了独特精彩的海洋军事文化。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台州始设回浦县于章安,成为中央政府藉以控制瓯、闽两越的军事重镇、浙东南的重要军港。黄龙二年(230),东吴派大将卫温与诸葛直率甲士万人从章安(原属临海,今台州市椒江区)出海经营夷洲(今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往,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经营台湾,意义重大。台州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海精”指元时的方国珍(台州黄岩人),因不满元朝统治,劫夺元朝海运皇粮,成为第一个反元的农民起义领袖,称雄浙东,现台州留有其兴建的临海龙顾山的天坛、羽山文献书院(在黄岩城南)、温岭的萧万户塘、“三衙桥”和“四衙桥等遗迹。明抗倭明将戚继光与台州知府谭纶建立“戚家军”、“谭家兵”,修缮临海城墙,取得九战九捷的胜利,现留有台州府城墙、临海桃渚古城等抗倭历史踪迹,以及形成了典型的尚武习俗(戚继光拳的影响)、元宵节间间亮、清明长长节、吃光饼等民间风俗。也因为明朝“海禁商为寇,海通寇为商”的贸易政策及观念问题,倭寇海盗文化影响也不小,现在的三门蛇蟠岛曾经是江浙海盗们的主要巢穴,见证了倭寇海盗们在逆境面前不低头,而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抗争到底,直至毁灭的历程。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最后一场正面战争就选在台州湾的一江山岛,它处在浙江沿海诸岛的咽喉要冲,是战略必争之地。1955年的1月份,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一举夺取了“一江山岛登陆战”的胜利,改变了整个台海的战略布局。

(四)台州的山海交融文化

台州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山的“硬气”和海的“灵气”之间的融合性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兼容性、隐晦性和务实性。台州陆地面积狭少,9411平方公里却养活着550多万人口。人们一直生活在高山与大海之间,既接受着高山峻岭的熏陶,又不断地遭受了海上飓风、海浪、洪水的洗礼,形成了敢冒险、有硬气、善进取、善开拓、善创造、不张扬、机智灵活的台州人文精神,文化方面在许多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例如郑虔、袁晁、戴复古、沈莹、陶宗仪、杜范、方国珍、齐周华、柔石等。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时宁海人士(古属台州)方孝孺。在经济思想上的融合性,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北宋天台县令郑至道提出的“四民皆本”思想,比浙东学派黄宗羲提出“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治生思想早500年。20世纪80年代台州提出取两南(苏南、浙南)之长,走自己之路,“四个轮子一起转”,以及后来提出的“走进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等等这些经济发展思路都包含着相当大的融合性,可称为一脉相承。台州文化的融合性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天台宗的佛学思想远渡重洋,影响着日本、朝鲜、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成为中、日、韩三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台州创造了台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加政府推动的“台州现象”。进入新世纪后,台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名动海内的“台州现象”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蕴含着以山海交融为底色的台州精神“海上台州”的战略设想,确定了打造“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战略目标。“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以及2007年获得的“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一个个光环、一张张名片见证着台州的发展历程。

三、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打响台州海洋文化重点品牌

“品牌”是建立在广大消费者(包括潜在消费者)对一个具体产品认知的基础上,区对这个产品所形成的影响力的行为的认知。品牌的基础是产品,目标是提升这个产品的竞争力。台州旅游打出了“神奇山海、活力台州”品牌宣传口号,同时沿海市县区通过各种渠道叫起了台州海洋旅游的旅游形象口号,如玉环的“休闲玉环、海韵渔情”、三门的“天仙配,海誓山盟(三门)”、温岭的“曙光石风渔韵”、临海桃渚的“海上仙子国”等。其品牌建设和发展存在品牌项目分散、小品牌多、竞争力较弱、整体效应低的问题,所以台州海洋旅游发展要树立大旅游观念,立足于本地丰富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良好的经济环境,消除内部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打造核心海洋旅游产品,如加上新世纪台州战略构想“海上台州”下的一缕阳光、玻雕、生态渔场、云水长和岛屿青等海洋文化综合创新,塑造大旅游品牌,实现从品牌到金牌、王牌、老牌的提升。

(二)深入挖掘台州海洋文化的内涵

沿海旅游区必须从文化导向和文化主题定位确立海洋文化的特点,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旅游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事事处处与海洋文化相贴近,严防与内陆城市雷同,台州应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竞争性评价,避免区域内旅游产品以及周边区域旅游产品形成替代性竞争,尤其是跟温州、宁波、舟山等地,因此台州海洋旅游开发应注意挖掘“海上丝路”文化游、海洋佛教文化游、海洋民俗风情游、海洋渔业文化游、海洋饮食文化游、海岛生态文化游、抗倭史迹文化游、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游、海盗文化游、海洋科普文化游、“山海交融的台商精神”文化游等。同时加强对海洋文化产品的体验性设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在个性的基础达到典型的高度,通过典型产品的的创设,实现个性化定制。越是典型的体验型海洋旅游产品,越容易引起广泛关注,从而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如本土化的玉环中国首届海岛文化节、三门的中国青蟹节、海洋美食之旅、海洋世界的海洋嘉年华等倘若像“卤水点豆腐”,适时“点一下”、“拖一把”,就可以创造出大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高质量体验性场景,使台州的海洋旅游发展有质的飞跃。

(三)加大海洋旅游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城以港兴,港以城活”,台州要成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实现经济从“内陆时代”向“陆海联动时代”转移,成就一个“海上台州”。台州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首先是享受各种“海上台州”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条件,充分挖掘区域海洋旅游资源,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其次是利用“市外台州”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在外台州商人对家乡海洋旅游业的投入,力争在海洋旅游新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然后充分利用台州市海岛众多、海岸线长的优势,因岛制宜,宜港则港,宜渔则渔,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加快岛屿科学开发利用,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继续完善大陈岛、大鹿岛、蛇蟠岛和石塘千年曙光园的旅游功能,提高海岛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台州海洋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地域文化的变更往往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旅游可能是主导因素。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有双重性,文化生态旅游是通过加强控制以达到旅游对海洋文化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和正面影响的最大化。台州海洋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应通过给台州沿海渔区居民提供可选择的收入机会,发展海洋文化生态旅游可为当地渔民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使台州渔民自觉保护和开发当地独特的海洋文化有了外部激励;其次,本地海洋文化能带来收入,并为旅游者欣赏和尊重,可以增强人们的海洋文化自豪感,从而使台州沿海渔民自觉保护和开发当地独特的海洋文化有了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董玉明。海洋文化与青岛旅游开发[J]海岸工程,2002,(1)

[3]陈希镯,陆绎广。临海文化史话[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9

[4]中国台州智库。http://www.tzzk.gov.cn/

[5]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3

[6]郑培迎。我国滨海旅游业的海洋文化开发 [J]海岸工程 ,1999,18(3):58-61

[7]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50-153

[8]张广瑞。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49-150

猜你喜欢
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台州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