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

2009-07-07 10:02姜文胜李建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1期
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地建设枸杞

姜文胜 李建国 李 军

摘要对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研究机构建设、运行机制创新、突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绿色和有机枸杞基地建设、新品种培育及苗木提纯复壮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枸杞;基地建设;产业化;现状;对策;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567.19;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344-03

枸杞是我国名贵的药食兼用经济植物,自古受到世人的重视。宁夏枸杞以其独特的成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认定为唯一入药的枸杞种。作为宁夏枸杞原产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家政策带动下,相继建立了一批优质枸杞生产基地,同时培育了一批规模枸杞深加工企业。枸杞产业为宁夏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宁夏枸杞产业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为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提供参考依据。

1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现状

1.1基地建设

宁夏枸杞大规模基地建设开始于1997年,通过政策优惠和项目带动,全区枸杞基地面积由1 333.3hm2增加至2009年的约3.33万公顷,产量由1 060t上升至7万吨,产值由不足2 000万元提升至21亿元,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三年生以上的枸杞纯收入约6万元/hm2,是传统农业的3~6倍。现在已经形成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以枸杞为地方主导产业且种植面积2 000hm2以上的产业大县有5个。近2年来,随着枸杞在国际市场上的热销,绿色和有机枸杞生产出口基地建设也逐步拉开了序幕。

1.2枸杞品种与生产标准化技术

中国境内自然分布有7种,3变种及宁夏枸杞种中的品种品系35个,最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种是宁夏枸杞。科研单位依据收集并建立的13.3hm2全国唯一的枸杞种质资源圃,先后培育出了宁杞1号作为主栽品种,还有宁杞2号、宁杞菜1号、三倍体无籽枸杞等新品种,目前宁夏枸杞基地基本形成了以宁杞1号为主(70%左右),其他枸杞品种并存的结构布局。近年来,为了规范枸杞标准化生产,为市场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枸杞,有关部门制定和修订了枸杞质量和生产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具备了对枸杞生产环境评价和枸杞品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物质限量、农业投入品检测能力,在枸杞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3技术创新

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是在技术不断创新的前提下培育出来的。宁夏不仅是优质枸杞原产地域,而且其枸杞学科专业研究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专业从事枸杞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及产业化经营的科研单位,依托其优质枸杞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治区及银川市多项科研成果,按照基地用于科研、科研指导生产双结合的模式,科研和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面应用推广枸杞病虫害无害化防治、平衡树势修剪、热风烘干制干、精确平衡配方施肥等10余项新技术,使得该所666.67hm2枸杞生产基地首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全区各枸杞生产基地已经全面应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截止“十一五”末,宁夏枸杞基地面积、产量及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突破。全区平均单位面积干果产量从2000年750kg/hm2上升至1 950kg/hm2,质量实现了无公害生产,并向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为了克服仅以干果形式销售枸杞的不足,增加产品附加值,开拓多种形式枸杞销售方式,相继组建了一批枸杞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较大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宁夏绿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宁夏红枸杞产业有限公司、宁夏杞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宁夏早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由于深加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先后开发出枸杞原浆、饮料、鲜枸杞颗粒剂等10类40多种产品,成功应用科技创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低温一步制粒技术,使得产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有力地促进了枸杞基地建设-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产业链的延伸,科技创新在枸杞产业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1.4枸杞产业贸易

枸杞是我国出口创汇大宗中药材之一,宁夏枸杞出口约占全国出口额的60%,市场占有率大于其他省区总和。2006年以来干果出口猛增,出口量近1 000t,2007年宁夏出口枸杞干果7 000t,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近20年来,宁夏年平均出口枸杞收入在200万美元以上,最高年份达到500万美元。仅2007年枸杞产业实现产值21亿元。

1.5宁夏枸杞产业“十一五”规划

为了继续壮大发展宁夏枸杞产业,自治区制定了枸杞产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目标:计划到2012年,宁夏枸杞基地建设面积达到4万公顷,其中实现绿色产品认证面积占60%,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占20%,枸杞干果总产量将突破10万吨,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制干设施普及率40%,商品量占全国市场的60%,实现总产值70亿元以上。稳步推进国内外市场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将宁夏枸杞系列产品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

2存在的问题

2.1栽培品种单一,缺少多用途枸杞品种

目前,各基地建设栽培品种主要是宁杞1号。虽然其性状表现优良,但是由于品种单一,病虫害容易产生抗性,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增加了控制难度。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次数增加,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从而影响枸杞种植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者对“回归自然”消费心理日渐增长,食用枸杞鲜果成了枸杞消费的主流,皮薄、肉厚、既可鲜食又可以用于深加工的多用途枸杞成了枸杞新品种培育的主要方向。

2.2基地建设和枸杞深加工企业脱节

只有优质的枸杞原料生产基地,才能够加工、培育出优质的枸杞深加工产品。宁夏区枸杞深加工企业是在枸杞基地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市场发展逐步培育、组建起来的,其总体情况是基地建设和深加工企业衔接不牢靠或者完全脱节,加工企业多采用“反租倒包”农户枸杞基地的形式实行基地和企业衔接,容易受到加工企业资金、技术、设备等限制,一旦出现缺口,或者由于生产管理及监督机制不健全,基地枸杞生产质量就难以保证,导致枸杞深加工产品受到一定的影响。

2.3基地建设标准化技术执行不彻底

虽然宁夏区已经制定了枸杞生产相关标准化技术规程,在标准化技术的支撑下,基地生产完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部分达到了绿色、甚至有机枸杞生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各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执行、推广力度不够强,种植不规范、不科学,生产中仍然存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超标的现象,不能完全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的枸杞产品,致使枸杞基地生产滞后于消费者食用安全枸杞需求的实际情况。

2.4枸杞制干与保鲜工艺落后

传统枸杞制干多采用自然晾晒,容易遭受蚊、蝇、病菌等病虫害侵染、危害,加之晾晒至少需要晴朗日照天气3~5d,如果遇雨或者空气湿度过大,易感染炭疽病,影响枸杞外观品质,导致枸杞销售价格降低。目前推广应用的热风烘道烘干法、日光塑料大棚制干法只是在部分大型农场、基地局部使用,多数基地由于受到资金、设备限制,仍然沿用传统的日照晾晒法。为了改变自然晾晒造成的二次污染或制干损失,需要进一步研发,并在各基地全面推广先进的制干工艺,保证枸杞免受二次污染。

另外,枸杞鲜果保鲜技术、工艺落后。枸杞保鲜期短,还不能大量满足消费者食用鲜果的需求。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枸杞仅在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但是国内外大中城市消费枸杞鲜果的趋势日渐明显。如果能成功研究枸杞鲜果保鲜技术,实现保鲜期限长、产品品质不改变,将极大地满足居民高档消费需求,同时为枸杞产业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2.5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宁夏区枸杞产业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枸杞出口量下降。各国为了保护其国的利益,提高了对我国农产品乃至宁夏枸杞出口检测标准。据统计,自2007年1月1日,美国采取最严格的检测标准检测所有来自中国的枸杞干果,该检测标准实施2年来,造成我国枸杞干果基本停止出口美国。宁夏作为主要的枸杞出口地区,深受影响。2006年日本推出肯定列表制度,也以极其严格的检测标准限制宁夏枸杞的出口。出口量降低,导致宁夏枸杞大量积压,枸杞销售不畅,枸杞价格近年来呈现下滑趋势,影响枸杞种植经济效益和农户的积极性。

3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宁夏(国家)枸杞工程研究中心

为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结合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重点突出宁夏枸杞产业优势,针对影响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瓶颈,充分利用宁夏枸杞现有的技术人才、物力和资金,建议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为依托,同时联合自治区枸杞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组建宁夏枸杞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一支攻坚的力量,解决好目前阻碍宁夏乃至全国枸杞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知名度低的问题,对提升枸杞产业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宁夏枸杞发展对全国枸杞产业引领及技术支撑作用,在该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申请组织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方案的通知》,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议将该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枸杞工程研究中心。

3.2加强基地建设和深加工企业衔接运行机制建设

优质的枸杞原料是决定枸杞深加工产品实现优质化的基础条件,只有实现原料基地和深加工企业良好的衔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衔接后,可以扩大枸杞产品销售形式,解决长期以来仅限于干果销售,导致产品销售不畅、干果销售价格不高、影响枸杞种植经济效益和挫伤农户积极性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自己的枸杞原料生产基地,并建立生产监督机制,全面应用绿色、有机枸杞生产技术,为枸杞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原料。

3.3适应新形势,加强技术创新

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传统管理技术及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开展技术攻关:一是加大枸杞GAP规范化种植面积,加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为医药产业提供符合标准的原料;二是随着黄河水量的减少,引黄灌溉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需要研究节水灌溉技术与防止土壤盐渍化技术,以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改善枸杞产区的生态条件;三是传统枸杞依靠人工采摘,不仅投入成本高、效率低下,而且采摘过程极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改变人工方式采摘为机械化采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是传统枸杞晾晒制干过程中,多种因素导致的二次污染始终存在,这与枸杞作为药食两用特征相互矛盾。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推广普及适应农户操作、简便的果实制干工艺和技术方法;五是研发新型枸杞加工产品,提高成果转化率。在目前40~50种深加工科研成果中,仅有20%左右实现了批量生产,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加工产品还需要多样化,产品深加工种类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医药加工向现代医药、功能性产品、化妆用品转化,枸杞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和领域应该越来越丰富,枸杞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会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枸杞产业发展新形势,需要在有关部门资金支持下,各科研单位加大技术创新研究的力度,真正解决枸杞生产、加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

3.4突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枸杞的适应性比较强,尤其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近年来枸杞作为主要的优势树种,被各地方广泛引种,不仅利用了被废弃的土地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枸杞对盐碱地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限度,当土壤盐碱含量超过1%时,其虽然能够生长,但是结果性状明显存在差距。因此,对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仅要选择盐碱含量适宜的土地,而且应采用盐碱改良综合配套新技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结合的目的。目前研究利用的“井渠结合以灌代排”和“脱硫废气物综合技术应用”新技术,已在宁夏银北部分盐碱地枸杞种植区域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5加大绿色、有机枸杞基地建设规模

近年来,国家一再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枸杞作为药食兼用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也应该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标准。依靠科技创新及应用推广,宁夏枸杞质量已经完全实现了无公害质量标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采用绿色、有机农业标准生产的绿色、有机枸杞成了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有机枸杞生产过程中,强调限量使用或者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及其他物质,在整个生产系统中,遵循自然和生态学规律以实现枸杞生产可持续发展,其生产环境相对没有污染。因此,其枸杞质量等级比无公害枸杞要高,符合消费安全。绿色、有机枸杞也因此具有比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各地应该加大绿色、有机枸杞基地建设的规模,以稳定的无公害枸杞为基础,扩大绿色枸杞生产规模,推广应用有机枸杞种植是各枸杞产区考虑的方向。

3.6启动多功能枸杞基地建设,发挥枸杞特色资源优势

枸杞具有多功能作用价值,相对于食用价值(指枸杞果实的生产),枸杞药用及其他多功能价值的开发力度显得不足。枸杞是一种多用途的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多功能用途建设是发挥枸杞特色植物资源的需要。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枸杞《小圃五味之三》一诗中称,“根茎与花实,收实无弃物”,指出枸杞的根、茎、花、果皆可利用。适应市场对多用途枸杞新品种迫切要求,科研单位要加大枸杞新品种培育的力度。今后枸杞育种的方向是:适应市场需求扩大新品种育种面,着重从提高枸杞品质出发,采用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开展大果型、多糖型、多油型、茎叶型、综合型、抗逆型等多方面的研究,研究出枸杞多糖或油含量高的枸杞、可当作水果食用的大果枸杞和菜用枸杞、综合性状好且抗病虫害的品种。

3.7加强良种苗木提纯复壮,提高产品质量

虽然近年来枸杞基地面积在逐步扩大,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各地只重视面积的扩大和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种苗的质量,出现多代扦插繁殖、苗木不纯,甚至还有很多产区栽植了枸杞实生苗、根蘖苗,再加上部分宁杞1号枸杞园树龄老化,造成各宁杞1号产区不同程度的品种退化和混杂,表现出抗病虫害、抗逆性减弱,产量、果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枸杞产业的持续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虽然枸杞面积和产量在增加,但是和发展枸杞产业初期比较,枸杞产量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小,尤其果粒重减小更加明显,原因主要是枸杞园品种退化、苗木纯度降低所致。因此,今后各地枸杞基地建设要重视苗木的纯度,尽可能选择优良母株采用无性扦插繁殖育苗技术,同时对现有品种退化的枸杞园,采取逐年淘汰、更替的方法,逐步提高枸杞基地苗木纯度,为枸杞产量及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

[1] 高磊.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7(5):128-129,70.

[2] 崔萍,汪泽鹏.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果树,2008(5):36-37,47.

[3] 张艳,苟金萍.枸杞生产技术标准化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6(4):44,37.

[4] 李振兴,程家瑜,张俊祥,等.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及路线图[J].中国科技论坛,2009(6):111-114.

猜你喜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地建设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
采枸杞
五招挑出好枸杞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贺信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枸杞嚼着吃最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