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龙 周光胜
摘要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对规模化猪场的消毒技术进行了阐述,包括消毒药的选择和使用、消毒方式的选用、消毒方案的制订、影响消毒效果的各种因素等,可为猪场开展消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猪场;消毒药选择;消毒方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281-01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措施。常用的消毒法有物理的清扫消毒法和化学的药剂消毒法。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根据消毒的目的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的日常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源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为达到科学、有效的消毒效果,必须规范实施消毒技术。
1消毒药选择与使用
消毒剂应选用:效力强、速度快、效果广泛,低温、低浓度下仍然有效,作用持久,不易受有机物、盐类影响,渗透性强,不易受酸碱度影响,可消毒污物且能抑臭,毒性低、不污染水源及环境,腐蚀性小,对人、畜体毒性低,同时价格低廉。要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必须选用几种消毒药,在不同场所使用及轮流使用不同消毒剂,以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真正确切的广谱杀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芽孢);必须无毒、使用安全(无危险性);在猪场条件下必须有效。病原菌与消毒剂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最强的病原菌必须使用特定的消毒剂,强及中等病原菌必须使用消毒剂,弱的病原只要干燥、发酵,甚至日光即可杀灭。但由于集约化猪场中猪舍密度太高,空气中的病原菌在未死亡前即有机会感染其他猪只,因而仍需使用喷雾消毒来降低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
2消毒方式
2.1环境消毒和畜体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分)
一是猪舍消毒。猪舍在猪空圈时必须彻底清洁,扫除屋顶梁柱、墙壁、窗户等的积尘、蜘蛛网,铲除地面、墙角的积粪和饲料槽(桶)中的残余饲料,用3%烧碱水浇洒地面和墙壁,屋顶用石灰水白化,有条件的猪场可实行甲醛熏蒸消毒,1~2d后再用清水冲洗,冲洗以高压冲洗机为佳。排水沟应保持通畅,防止常年污水沉积,空栏消毒时,清洗消毒方法同上。猪舍外栽种花木和青绿植物,防止杂草丛生,蚊蝇滋生,以减少臭味并美化环境。二是猪体消毒。对工厂化猪场,妊娠母猪进入分娩舍时应对其全身清洗(冬天应用温开水),清洗后选用对皮肤无刺激的消毒剂对其全身进行喷洒。其他猪群每周1~2次进行猪体喷雾消毒。
2.2集约化猪场消毒方案
一是定期消毒。全场性大消毒,每年春秋2次;生产区大消毒,每月2次;猪舍内带猪喷雾消毒每周1~2次(重点产房、保育房)。二是即时消毒。猪只转群后,对空闲栏舍及时彻底清洗,进行严格消毒,隔1d后,再空闲1~3d后方可使用。三是突击消毒。猪只发生疫病或可疑时对有关棚舍进行突击性消毒;季节突变时,对全场猪只进行突击性消毒。
3常用消毒药的种类及特性
一是碱类。包括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碳酸钠,常用浓度2%~3%,用于猪舍、饲槽、场地消毒。生石灰可杀灭繁殖期细菌,对芽孢无效。常用生石灰1kg加水350mL,洒于水沟。二是酸类。包括过氧乙酸、柠檬酸、乳酸、戊二酸等,常用浓度0.5%;用于猪舍、饲槽消毒。三是酚类。包括菌毒敌、农福、菌毒灭、来苏儿、克辽林等,常用浓度1∶100~200,用于场地、猪舍、消毒池等消毒。四是醛类。包括甲醛、戊二醛等,常用浓度2%(0.8%甲醛),用于器械消毒、屋舍熏蒸消毒,熏蒸时用药12.5~25.0mL/m3,加热密闭12~24h。五是氯制剂。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强力消毒灵、高氯灵、菌毒净(灭)、84消毒液、优氯净等。对细菌、霉菌、芽孢、病毒都有很快的杀灭作用,常用于饮水消毒。六是碘制剂。包括百菌消、络合碘、碘酒等,普遍用于器皿、用具消毒,以及未经消毒的地面及皮肤黏膜的伤口处理。其他种类还有酒精、红汞、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4消毒效果影响因素
一是消毒剂方面。针对所消毒微生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消毒剂,如杀灭细菌芽孢、无囊膜病毒,必须选用高效消毒剂。良好的配方能显著提高消毒效果。通常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成正比,应选择有效、对人畜安全、对设备无腐蚀的杀菌浓度,以避免过低丧失杀菌能力,过高增强腐化性、刺激性、毒性。二是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升高消毒速度加快,药物的渗透能力也会增强,可显著提高消毒效果。许多消毒剂对酸碱度很敏感,pH值变化可改变其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同时,其对微生物也能产生影响,病原微生物的适宜生长pH值在6~8,过高、过低的pH值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如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粪便等覆盖在病菌表面,可妨碍消毒剂与病原菌的直接接触面,延迟消毒反应,以致杀不死、杀不全。三是病原菌因素。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种消毒剂还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消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
5树立正确的消毒观念
5.1预防重于治疗,消毒胜过投药
栏舍、赶猪通道必须进行经常性消毒,每周至少1次。
各阶段猪出栏后、入栏前栏舍都必须严格消毒,空置5~7d才能使用。母猪分娩前进行体表清洁、消毒,用温消毒溶液消毒外阴部和乳房。各种器械如注射器、输精管、集精瓶使用前都必须严格消毒,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更衣室、脚浴池,对进入猪场的车辆、工作人员的衣、帽、鞋、手进行消毒。
5.2正确使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剂的原则是消毒剂在室温条件下可杀死微生物,不受环境影响,渗透性强,溶解性、稳定性好,不沉淀,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对赶猪通道、消毒池、出猪台、水泥砖墙结构的消毒可用高氯消毒剂或福尔马林溶液,一些器械的消毒可用高温消毒法,由于消毒剂的渗透性一般较差,有机物存在影响消毒效果,因此消毒前必须做认真、全面的清洁工作。
5.3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
猪场应制订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并认真实施。全场员工和来场办事人员,入场必须通过消毒门(池);外来或外出回场的车辆应先清洗消毒,后进场;生产区内的料车不得驶出猪舍,未经消毒不得直接进入生产区;外来运猪车辆,不能越过出猪台进入生活区;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要经过淋浴,更换专用并经消毒的工作衣、帽、鞋,并经洗手消毒方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鞋、帽,每次消毒后只能使用1次,用毕即清洁消毒,备下次使用;生产人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离场外出事毕返场,要先在本场外部管理区工作2d;在生产区从事人工授精、接产等与猪体密切接触的,应戴消毒手套和口罩等;生产区所有物品未经消毒不得直接使用;猪场入门口、生产区入口、饲料仓库入口消毒池必须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液,更换药液最长不超过7d、猪舍入口消毒池2~3d更换1次消毒药;做好各项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消毒药名称、使用量、配比、消毒场所、消毒人等。
6参考文献
[1] 董贤文.猪场消毒的几个问题[J].四川农业科技,2009(3):46.
[2] 李连敏,裴爱民,葛海芬,等.影响猪场消毒效果的因素分析[J].科学种养,2009(2):33.
[3] 王凤霞,姜海涛.养猪场消毒技术要点[J].养殖与饲料,2008(4):28-29.
[4] 章平.增强家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应重视的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