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英才”

2009-07-06 05:19尚莹莹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1期
关键词:奥数特长日记

尚莹莹

在中学教育的圈子里,王金战是一个传奇人物。坊间流传:只要插到他的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也能上北大;考前被他辅导2小时,高考就能提高20分;再自闭再有问题的学生,遇上他也能打开心结……

“我哪有那么神!”这位还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老师憨厚地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英才。”王金战在采访中讲述了他从教多年的经验和体会。

记者: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女生,有记日记的习惯。家长想了解孩子的想法,但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于是有些家长就在看与不看孩子日记的矛盾中徘徊。你在《学习哪有那么难》中提到自己曾看过女儿的日记,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金战:日记本是孩子小小的秘密花园,忧伤、烦恼和小小的喜悦都在其中生长。有些家长希望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所思所想,有时候,孩子成绩下降、情绪不佳,又什么都不说,家长心里一急,就想能不能“偷看”日记来了解一下。但其实,孩子的日记本是家长的雷区,尤其在没征得同意的情况下绝不应该看。

但也有一些孩子,对日记这回事不是太在乎,写完就随便放在一个比较明显的位置上,那就说明家长看与不看不会放在心上。我的女儿就是这样,她写完了日记就随便放在桌上,妈妈给她收拾书房的时候就看到了,于是知道了她对父母有很大的意见。其实,以后她的日记我从来没看过,这一次也是偶然的。

我建议,如果有家长偶然看到孩子的日记,一定要装作不知道,不要正面找他谈论日记中的问题。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他最忠实的朋友,了解到他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后,应该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但这种帮助必须要悄无声息的,在语言之外,一种态度、一个眼神,都能够让孩子感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在支撑着他,他并不孤独。

记者:现在一种普遍现象是,不仅成绩差的学生要上补习班,成绩好的也一样要上。特别是每到周末,奥数,英语简直就是全班大集合。很多城市学生还要上艺术、体育等课学习“一技之长”。学生累、家长乏,但是大氛围逼得人人都得往前走。课外学习奥数、英语到底有没有必要?你又怎样看待特长培养?

王金战:对两类学生来说提前接触一下奥数是非常好的:一类是学习比较轻松、学习余力比较大的学生,这些小孩子精力过剩,提前接触一下奥数的培训对他思维的开发,对他中学轻松的学习很有帮助。另一类是学习成绩不一定很突出,但对数学有特别的偏好、特别的灵感。这类学生能一枝独秀,将来很有希望通过数学竞赛这条路,保送上大学。

但是,一般的学生不一定适合接受奥数培训。一旦强制学习奥数又不感兴趣、学不懂,反而让自身智力受到很大的挫伤。14岁之前是一个人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但是它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他学到感兴趣的学科,智力会得到很大的开发,但是他学到不感兴趣的学科,智力会受到很大的扼杀。所以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学一些东西,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孩子喜欢的。如果孩子不喜欢,家长带着一种功利色彩,人家孩子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不行,那对孩子就是一种摧残。

课外学奥数、英语别带有功利色彩,玩着学,感兴趣就学一点,不感兴趣就退出来,别把它当成一种课程,一种任务,目的性不要太强。孩子自己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同学都在学,就有压力,强迫自己去学。我从青岛调到北京时,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她在之前从来没接触过奥数,但是北京的奥数氛围比较浓。我就动员她,你也去听一听。但是,第一咱不做作业;第二不参加考试;第三你听不懂可以玩,你带着喜欢的书上课堂,觉得课程听不懂、不好玩,你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她就一点儿负担没有,玩着去听,后来回来告诉我,这个奥数还挺有意思的嘛。听了几个题就激发了她的兴趣,这段时期就为以后的灵活思维打下了基础。

学习特长就不同,一定要带点“功利色彩”。家长和孩子在选择特长培养时就要想得长远一些,比如学舞蹈能不能考虑到舞蹈特长和以后的升学挂钩?高考录取时有一项叫艺术特长生,加分很厉害,体制也灵活。如果小学期间练跳舞,要保证这是一个特长,而不仅仅是爱好,一直练下来,既不耽误学习,又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和将来的高考还能挂起钩来。既培养了特长,叉减轻了孩子在高考竞争中的压力,何乐不为?特长课学习要专一,不要看别的孩子学跳舞,咱们也去学跳舞、别的孩子学弹钢琴,咱们也去弹钢琴,特长就是要特别突出,有一个就足够了,不能让孩子不停地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当中。

记者:中学生普遍对老师的依赖度很高,遇到喜欢的老师成绩就很好,不喜欢的成绩就一落千丈。你在教学中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学生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样调节?

王金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如果这个教师讲得风趣幽默、神采飞扬,学生可能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学科。如果老师讲得死板教条,学生也会兴味索然。中小学的学生正处在成长期,生活上依赖于家长,学习上依赖于老师,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说老师的作用非常大,减轻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很难。

要强调的是,家长和班主任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对老师的评价。家长如果有想法,可以私下和老师交流,但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三道四,应该始终让孩子觉得老师挺好,老师对我也挺好,别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反感。而且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用感恩的心来看待事物,这是一种美德。班主任也是一样,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年,一个语文老师教两个班,我这个班学生对他评价都挺好,另一班学生评价特别差。结果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差距很大,因为这个语文老师就爱来我这个班上课,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怎么都这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另一班的学生这么不厚道,学生这么挑剔,家长背后也告黑状,特别讨厌那个班。家长和班主任一定不要误导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保护了老师的威信和积极性,也就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到底一个目标,是为了学生。

记者:素质教育在中国喊了二十多年,现在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饱受诟病,你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样的?

王金战:说得简单一点,人大附中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不加班加点,有170多种选修课,让学生健康成长,特长鲜明,全面发展,最后我们高考成绩还是遥遥领先。人大附中音体美各项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在选修课上表现的热情比在课堂上还高。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教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你越抓一个点,这个点越提升不上来;你越忽视这个点,抓一个面,这个点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如果用点与面来比喻,升学教育是一个点,素质教育是一个面,整个面上去了,这个点也就随之提高了。一个学校为了抓素质教育把升学率给降下来了,说明它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人大附中关注的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孩子的成长潜能,对他们的耐挫力、自信心、责任感和特长的培养,激情的调动,潜能的挖掘。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是素质的体现。这些东西都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成绩怎么能不大踏步地前进?

现在好多人,一说起素质教育就批判升学教育,好像升学教育就是十恶不赦的,这些都是误区。我认为,如果所有的中学都像人大附中这样做,中国的基础教育问题就解决了。

记者:著名教育家林格在新书《教育是没有用的》中提出,现行教育已经剑走偏锋,教育应该回归本质,不依赖过多的技巧,而是全面依靠孩子,让其自由生长,“无为而教”。你的看法呢?从教几十年,你的教育观又是什么?

王金战:我赞同林格的一些观点,但我反对这本书的题目——“教育是没有用的”,那教育是什么?你不能因为教学中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就否定掉整个教育。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怎么能说教育是没有用的!

我的教育观很简单: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英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会教的家长。

猜你喜欢
奥数特长日记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特长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钱就是特长
奥数是不是数学
成长日记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