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009-07-06 05:19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魏 爽

摘 要: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日见凸显。研究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Abstract:As a result of China's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highlights the growing psychological barriers. Poor students to study and solve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ir significance.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Key words: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魏爽,女 ,籍贯 锦州,1976年出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94-01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

(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

贫困大学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多数贫困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吃穿俭约,使得他们自惭形秽,不敢轻易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更不敢轻易和他们说话。由于害怕遭受挫折和伤害而羞于交际,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轻易袒露心迹,渐渐地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四)虚荣与依赖心理较强

大部分贫困生能正视贫困,注重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生,受虚荣心驱使,为了让别人瞧得起,维护自己所谓的面子,求得心理平衡,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盲目与人攀比;部分贫困生面对父母到学校探望,竟然向同学谎称是自己的老乡,惟恐给自己丢人。虚荣心使他们对金钱的渴望与日俱增,部分贫困生为了经商赚钱而本末倒置,把学习搁在一边,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1.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通过各种渠道详细调查和掌握学生家庭的状况,建立贫困生综合档案,包括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等。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就业等的重要性,教育贫困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人格面对贫困,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3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充分利用各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消除顾虑、化解和缓解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贫困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有针对性地对有一定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个别疏导,给予一定程度的矫正和引导。

(二)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

1.宣传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消除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疑虑和不满情绪。使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校招生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对国家经济状况及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的理解,督促学生正视困难,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解决经济困难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关系。

2.引导和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困难观。教育贫困大学生理性地对待贫穷,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确看待贫富和义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对贫困大学生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要努力营造对贫困大学生理解、尊重和关怀的校

园文化氛围,在全体学生中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风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排除虚荣心理的干扰。在学校、班级和宿舍中形成关怀贫困大学生的氛围。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环境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息息相关,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的集体荣誉感、积极的群体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些良好的校园文化因素的建立对帮助树立贫困生健康的心态十分有益,可以有效地增强贫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开朗的心境,对现实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关心贫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1.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助学机构,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省和学校的相关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

2.拓宽助学渠道,提供就业支持。面对贫困大学生生活窘迫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应侧重于能力培养和就业信息提供两个方面。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各种“爱心基金”或保障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和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贫困生。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