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2009-07-06 05:19袁景丽
改革与开放 2009年6期
关键词:翻译商务英语文化

袁景丽 张 聪

摘 要:为了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按照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认同,实现翻译的顺利进行。

Abstract: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cultural conflict. So we must find a relevant point between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our own culture .Then according to Nida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making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o achiev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translat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关键词:商务英语 文化 翻译

Key words:Business English; Culture ; Translation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41-01

前言

从事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一般来说,商务英语翻译中体现如下几个文化因素:

一. 对事物认识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所以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体现一定的差异。在东西方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汇很丰富。如:红色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贴红喜字,铺红地毯。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而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再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所以美国的“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 blue 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所以,如果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那么这样的台灯怎能卖得出去呢?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否则怎么会用Blue Bird作为汽车商标呢? 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由此可想而知,英语国家的人恐怕不会买牌子为White Elephant的电池,因为消费者不愿买“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二.数字方面的差异

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差异。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蕴涵也被国人所接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皇帝都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我国便有“999”药品。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七”是个普通的数字,有时候和谐音 “气”产生关联含义。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翻译成英语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

三. 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

在东西方语言习惯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称呼与打招呼:在西方,小孩对长辈可以直呼其名、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在汉语里,我们常用“老师、大夫”等这些表示职业的名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我们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时,常问“吃过了吗?”、“上哪去?”等,而英美人常用 “Its a nice day ”,在关系亲密者之间还可用“Hi! ”。接电话时,我们常问“你是谁?” “你找哪位”,而英美人通常是先报自己的电话号码或单位名称。寒暄之后的道别,我们常说“请留步”、 “慢走”,西方人常会微微一笑,作一个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赞扬、祝贺和其他社会礼节: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当别人对我们说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我们常答道:哪里,哪里, 或我的英语不好。而西方人习惯以“Thank you! ”的方式来接受。

结论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究其根本,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这必然使人们在意识、行为等方面形成差异。分析其主要成因:首先是逻辑思维存在差异;其次是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再次是行为规范存在差异。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最好的方法就是“入乡随俗”。最后是语用的迁移造成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解释通常是建立在自身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这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的定条件加以解释。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如果这个切合点是两种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切合点,这时,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刘醒吾 《经贸英语口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李平 《国际经贸英语教程》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王学文 《新编经贸口译教程》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翻译商务英语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