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霞 白 莉
摘 要:随着高校持续扩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迅速,大学生党员比例不断增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学生党员整体质量的下降。本文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严把入党积极分子关、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加强入党后继续教育等措施。
Abstract:Increases enrollment continually along with the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 develops rapidl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 proportion advances unceasingly,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 overall quality drop.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 and proposed after Yan Ba joins a political party the activist to clos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 party branch constructs and strengthens joins a political party, measures and so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现状 加强支部建设 继续教育
Key words: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 present situation strengthens the branch to construc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27-0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现状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少党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突出,真正发挥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表率凝聚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但部分大学生党员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行为表现、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一样”的现象,如:入党后和入党前表现不一样;高年级和低年级表现不一样;在老师面前和背后表现不一样;校内校外表现不一样。还有少数学生一旦组织上入了党,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带头作用不够甚至不起带头作用,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过于关注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等。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上入党,思想上未完全入党
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和全面,对党的性质、宗旨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有的学生虽然组织上已经入党,但思想仍然停留在党外,对党的认识肤浅,党性修养不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模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够坚定,对共产主义前途心存疑虑和困惑。在生活中做“老好人”,缺乏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原则不清,是非不明,不善于或不敢与用党的理论方针教育和引导周围的同学。
2、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明显
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着多样化、复杂化的因素。总体来看,很多学生是想在校期间,尽早入党,把入党当成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甚至包括很多学生家长也抱有这种想法,千方百计托人找关系,为孩子争取就业资本。也有少部分学生,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入党前积极表现,凡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可一旦入党之后,便骄傲自满,事事都表现出畏难情绪,只是坐享其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多种利益群体的出现使得部分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混乱,人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实惠,言行不一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大学生党员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弱化。相反,他们的个人意识、利益意识、投机意识不断强化,把入党看成是增添个人价值的砝码,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
3、党员身份意识淡薄,缺乏表率性
有的大学生党员由于没有解决好入党的目的性问题,仅仅把获取党员称号作为目标,没有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入党后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承担作为普通学生的角色责任,未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共产党员的高度去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角色意识不明确,表现平平,缺乏党员应有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淡薄了共产党员的称号,没有发挥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缺乏为集体、为师生、为党组织干实事、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大学生党员现状原因分析
1、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影响着学生党员价值观
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党员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通过国际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渠道,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大肆宣传,千方百计地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使部分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许多疑虑甚至动摇。从国内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党员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由于国企改革、职工下岗、经济腐败、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的存在,也导致大学生党员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些疑惑。
2、大学生党员成长期的困惑
大学生党员年龄小、经历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多,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青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存在着思想认识的不稳定行、行为方式的不确定性,容易受不良思想、不良风气、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他们对国际国内形势缺乏比较准确的把握,对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政党制度、民主政治缺乏全面的了解,表现出对问题看法比较片面、偏激。同时,由于一些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及家长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局限性,家长自身道德素质的局限性及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原因,也会对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表现带来负面影响。
3、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僵化滞后
高校扩招之后,要求入党的学生数量几句增加,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任务艰巨,而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却没有明显增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硬件设施没有明显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做出相应调整。不少高校党组织一方面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条件放松,单纯追求党员发展的比例和数量;另一方面,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思想,对新党员的教育不够及时,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缺乏探讨和研究,学生支部学习和工作有时流于形式。由于大学生党员流动性比较强,对大大学生党员中出现一些不符合党员要求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没有形成比较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改变大学生党员现状的途径
1、从源头着手,严格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
大学生党员发展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党员发展关口把握不好,必然会使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入党内,也会给一些有投机心理、有功力意识的学生以可乘之机,从而损害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形象。因此,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时,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不搞突击发展,不单纯追求党员发展数量和发展比例,对拟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全面考察,对那些思想认识模糊、入党动机不纯、政治觉悟不高、在学生中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坚决不能发展。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增强发展的透明度,认真落实党员发展的综合审查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监督。
2、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使支部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学生的纽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严格要求党员在学习工作和其他各项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先进模范作用,立足实际,常抓不懈。通过“规范组织生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党员思想汇报”等途径激励教育学生,加强党性锻炼,使党员自觉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各支部应创造性地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活泼想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时期,热情高,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弱,思想容易波动和反复,个别学生入党后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所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将党员教育的内容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增强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党校的学习培训作用,及时解决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党员之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在服务中受教育,在实践中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