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1973年的重阳节,山香村生产队里放了一天假,几位知青兴致勃勃地来到不远处的笔架山。
有人带了相机,这次登山的情景也就有了一次历史的定格。事后人们发现,有一个人站得特别高。这个站得最高的小伙子就是陈竺。
陈竺是1970年5月在他16岁时,来到江西信丰县山香村插队落户的,他在山香村一共生活了5年。其实,在山香村这段日子里,他无论做什么事,总要站高自己的位置。
与陈竺在同一小队的有5名知青。在他的带动下,知青们不仅勤勤恳恳做农活,而且特别关心集体和公益事业。
一次,陈竺与一位队领导一起在田间劳动,谈论起了村上要建一座仓库的事。说着,队领导不禁愁容满面。原来,其他什么都筹备齐了,可就是没有铁钉。仓库必须在粮食收割之前建成,得知这件事后,陈竺比乡亲们更着急,他觉得自己是一名知青,就更应该有责任挑起村上一些担子,可如何解决这件事呢?
这时,恰好有位知青收到了一封家信,他眼睛不禁一亮:“对,向上海的家人求助,城里人总比乡下人有办法!”
在陈竺的倡导下,每个知青向家里写了一封信。在那样的年代,城里的物质也十分匮乏,包括铁钉。排一次队也只能买到那么几个。知青们几乎发动家里所有的人,排了几天队才算将建仓库所需要的铁钉买齐。当一幢宽敞的仓库矗立在乡亲们的面前时,他们无不向陈竺等5名知青投去赞佩的目光。
是的,陈竺那时并非有着一官半职,可他总也不将自己等同于一般人。
当时各小队出时,都是队长吹着哨子召集知青。哨子声响不大,特别是在下午出工时,常会有人因离开知青点太远而难以召回。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都在琢磨着这件事,办法总算有了。
几天后,陈竺收到了一个鼓鼓的邮包。拆开后知青们一看,一个个高兴得竟蹦了起来。原来那是一个当时称得上是奢侈品的晶体管收音机。那是他写信让家里人寄来的。
从此,在收工之后,或休息日,知青及乡亲们常常来他这儿收听天下大事,也听听相声、戏剧、歌曲等消遣消遣。陈竺让家人花重金买来收音机的初衷也就实现了:他是让收音机成为知青们的“集结号”。打那以后,也就很少有人迟到了。
陈竺总站高自己的位置,不仅仅是掏钱出智慧,而且还不惜出力气。
当时他们5个知青同在一起开伙做饭。他们采取的是轮班制,即每天换一个人在知青点里挑水劈柴做饭等。
可有一天,当紧张忙碌了半天农活已饥肠辘辘的4个A回到点上时,厨房中居然是冷锅冷灶。值班做饭的人哪去了呢?只听里屋有呼噜声。原来那个值班的知青尚未起床与周公相会正欢呢!
那3个人气不打一处来,有人说了不中听的话,值班知青便与其发生争执。陈竺见状,马上出面调停,他让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沟通,同样是饿着肚子的他却动手做起饭来。炊烟起来了,“硝烟”也就消散了。
说陈竺总站高自己的位置,最为根本的,是他在那时就有着身在陋室心怀天下的境界。
陈竺曾说,知青生活加深了他对农民的感情,同时,也体会到:“修地球光靠热情是修不好的,国家要富强,必须靠知识和文化。”因此,他总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他还坚持学英语,可学习英语没有老师,虽说他父母的英语水平高,他们却远在上海。他也自有办法!他每隔几天就给父母用英语写信,父母逐字逐句批改后再寄给他。
2007年6月29日,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他是30多年来,继科技部部长万钢之后,第二位担任國家部委正职的非中共人士。
在他当了部长后,人们说他不光专业知识深厚,英语更是非常流利,逻辑尤其严密。当时他不一定能料到自己会当部长,可富国强民的抱负本身就是人生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是的,一个人总能站高自己的位置,他的视野就会比别人更开阔,待人处世就高人一筹,就会有让人钦佩的付出。那种付出,最终也就会成就他不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