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现状

2009-07-05 08:14吴晓燕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本市户籍

吴晓燕

摘要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初中后教育总体呈现“双增”特点,即适龄流动人口子女数量逐渐增加,初中后教育的需求意愿日益增强。流动人口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在城市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初中后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19-01

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从2000年的26.3万增至2008年的38.6万。豍同时,每年大约有1~2万流动人口子女在沪完成初中教育,即将面临继续升学的问题。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毕业后的去向将直接关系到本市教育资源的配置,值得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流动子女在沪接受初中后教育的意愿分析

据2007年上海市教育调查队对流动人口初中毕业生和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子女今后在上海生活和工作,毕业班学生中75%希望能在上海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还有25%左右希望能在沪经过短期培训后直接就业。豎2008年,上海市委课题组开展了关于“上海市外来务工子弟受教育情况综合研究”的相关调查。豏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流动人口以核心家庭迁移为主,两代人共同在沪生活比较普遍,且具有长期留居态势。被调查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沪平均居留时间为7.29年,其父母在沪平均居留时间则在11年左右。半数以上的流动人口子女来沪就读的最主要目的是父母方便照顾以及追求更好的学习条件,且80%左右的流动人口子女对在沪就读比较满意。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期望子女初中毕业后能继续就读,70%左右的流动人口子女具有在沪就读的意愿,在必须回户籍所在地接受初中后教育的前提下,仅有13.4%的人表示愿意,55.2%的人表示不愿意但为了上学会回去,29.9%的人表示即使在上海无法继续就读也要滞留下来。

可见,流动人口对子女的期望并不比城市人低,许多人把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作为今后出人头地的有效途径。流动人口子女完成初中教育后,一部分人回原籍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已经成为城市的“二代移民”,在本市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需求和愿望逐渐增强。

二、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主要渠道

由于户籍制度和中高考制度的限制,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尚不能与户籍学生一样享有继续在沪接受初中后教育的平等权利。“三校教育”没有完全向流动人口子女敞开,普通高中教育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须回户籍所在地接受初中后教育,这一规定将大量流动人口子女拦截在了流入地初中后教育的大门之外。尽管2008年上海市中招报名条件有所调整,即增加了父母一方原属上海市常住户口的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地级市及以上政府驻沪办事机构有关工作人员子女(须为上海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参加上海中考,但对于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而言,严格的条件限制使这一规定仅仅成为了一纸空文。

目前,在沪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毕业后主要有三种选择:第一,辍学后开始打工赚钱,此种现象较为普遍;第二,回家务农,此种情况数量较少;第三,回户籍所在地继续就读。据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滞留在上海的流动人口子女约有一半的人跟随父母在沪经商、帮工,少量进入成人中专、技校或其他中等学校就读。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流动人口子女游荡在城市之中,处于就业就学的两难境地。

三、流动人口子女在沪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作为公民最基本的身份标志,并逐渐附加了一系列的连带利益,如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诸多方面,与户籍制度的原貌相去甚远。绝大多数省市都明文规定,当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只接纳具有本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而不向外省市流动人口子女开放。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以户籍所在地政府为责任主体,流动人口的高中阶段教育并未纳入流入地政府的管辖范围。

教育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与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考目前主要严格按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原则,流动人口子女难以在沪参加高考。有关调查显示,本市流动人口在沪接受初中后教育的第一障碍是“不能在上海参加高考”,过半数的流动人口子女视高考限制为首要影响因素。户籍制度所引发的高考限制,使流动人口子女继续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往往成为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管辖的真空地带,无法改变他们“边缘人”的尴尬境地。

(二)经济因素

流动人口在城市就业后,其收入较之前往往有所提高,但他们在城市主要从事较为低端的职业,与城市居民相比,许多流动人口的收入依然偏低,部分家庭仍生活在贫困线之下。2008年上海市教委关于“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后教育意愿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子女月均家庭收入为1422元,而本年度上海市职工月均工资为2892元,前者仅为后者的一半。被调查的流动人口子女中14.0%认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是自己继续在沪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因素。可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收入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这些低收入家庭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会随之减少,不少流动人口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其初中后教育受家庭经济困难制约,难以继续就读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三)个体因素

有关调查显示,10.2%的流动人口子女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在沪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高中阶段的学习课程难度进一步增加,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如果初中阶段基础较差,将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流动人口子女考虑到自己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很可能产生高考无望的想法,提早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另一方面,部分家长面对子女成绩较差,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影响难以为子女提供较好的学习辅导,同时也缺少聘请家教的经济能力,于是逐步放弃了对子女继续求学的期望,让他们较早走入社会,开始了同父辈们一样的打工生涯。

四、结语

在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的影响下,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特别是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教育的出路问题逐渐显现。同全国的总体情况比较接近,本市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毕业后继续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问题,将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流动人口子女在常住化趋势的影响下,成为本市的“二代移民” ,成为了城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其受教育程度将直接关系整个城市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本市户籍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