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2009-07-05 08:14陈美娟刘亚洁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全球化马克思

陈美娟 刘亚洁

摘要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首次科学的解释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正确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民族间的交往得以发展,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国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人类进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历史世界历史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8-02

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世界历史”概念有四种含义。一是指人类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二是指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体。三是专指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四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所产生的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其结果。

有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世界历史”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就整个人类的历史而言的,是从整体上来看待人类从古到今的历史,它考察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事件,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列宁也曾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世界历史一词,如“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在论证俄国十月革命的必然性时讲这番话的,世界历史一词在这里指的也是人类总体历史。二是指现代社会产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的历史。马克思分析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的,它是以生产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

在研究并借鉴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马克思所指的世界历史概念,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上,各民族国家随着交往和联系的普遍扩大,打破自身局限,逐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社会有机整体的历史过程,是历史主体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拓展而逐步获得解放的历史,是人从民族地域性的解放走向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过程,它开启于资本主义,最终指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客体上说是指16世纪以来建立在大工业和各民族普遍交往基础上日益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世界整体性联系的历史,因而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阶段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历史阶段两个相互连接的发展阶段。从主体上说,世界历史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历史,是人解放的历史,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既是人类劳动方式以体力支出为主向脑力支出为主发展的过程,又是社会关系不断拓展的过程。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整个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的到来表现,整个世界形成了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有机整体和政治有机整体。整个世界的经济有机整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大工业生产的大量商品,已大大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必须到国外寻求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大工业发展必需的原料以及大大增加了的城市人口的生产资料,国内也无法满足,而必须到国外寻求新的来源。原来一国范围内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逐渐演变成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以及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和对抗。

第二,实现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国际商品交换。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贸易垄断及以其特权所形成的赤裸裸的商品不等价交换被按照国际价值为基础的世界市场价格交换所取代;各个国家地域性的社会劳动通过国际交换,成为世界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各国国内的不同价值量通过国际交换转化为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为基础的国际价值。

第三,出现了国际货币体系。马克思指出:“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商品交换使货币超出国内的流通领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推行所需的国际货币体系。如当时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和以黄金为唯一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第四,确立了以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国际货币体系为基础的世界市场。马克思说:“在英国,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的进步……由于有了机器,现在纺纱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在机器发明以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由于机器和蒸汽机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大工业把各国各民族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有机整体的形成,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有机整体的形成。

第一,出现了以资产阶级革命为主导的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单个国家孤立进行而不与其他国家革命相联系的资产阶级革命几乎绝无仅有,各国的革命运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甚至互为条件,从而汇成了波澜壮阔的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导致了在世界范围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落后国家的统治。资产阶级使家乡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大大超过农村人口,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

第三,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全面的阶级对抗,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资产者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都已联合起来,从而使阶级斗争冲破了国家、民族的界限。例如,在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后,处于敌对交战状态的德、法资产阶级立即摒弃前嫌,联合起来,以便扑灭这一革命运动。

第四,民族解放运动也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在这一斗争中随着资产阶级由上升阶段转入下降阶段,由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而转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日益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世界的整体化达到一定的高度,人类就步入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跨入了“世界历史”时代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世界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发展在目前条件下最大程度的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了“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全球化是一场革命,它使企业家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在他希望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需要的地方。

全球化进程也通过优胜劣汰,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化必然导致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就要尽量采取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一切商品生产者都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启全球化进程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处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因此,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深深地打上了资本主义文明模式的烙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来,全球化就是以实现其少数人价值选择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将资本主义文明模式作为普适标准规范全球,排斥异己,另一方面,又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动资本主义文明模式的发展。基于此,当代全球化可称为初级阶段的全球化。

初级阶段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扩大到全球,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第一,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了冲击。国家主权在国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威信,在国际上又是独立的象征。在自然经济的社会里,各国的政治、经济活动一般局限于一国领土范围之内,这样,土地与主权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冲破了国家界限,摆脱了国家疆域的束缚。面对这种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完全是一国所独有的权力,现在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共有的权力。全球化主要发达国家的国际制度安排下展开,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公约、协定和惯例。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有时被迫对经济管理权限做出某些让步,结果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受控于发达国家。

第二, 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扩张到世界范围,由此造成的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生态平衡破坏、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水平来讲,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都大大超过了发展中国家,这是全球化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5%左右,但他们的资源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4,其污染物排放量也占到世界总数的3/4。发达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以使其本国变得清洁,结果是高污染企业被输往发展中国家,每年成百万吨危险废弃物被输往发展中国家。

第三,全球化把单个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把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转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集团及其国家追逐自身利益的矛盾;各国经济的的有序管理和全球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内部的有序管理与全球生产、世界生产的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与全球消费市场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危机与社会动荡。

第四, 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展,加剧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内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统治,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据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统计,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8.86万亿美元,其中,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21%。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占世界人口20%的人群,却消费着世界86%的商品、45%的肉和74%的电话线路和84%的纸张。贫富悬殊情况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1990年,最贫困的1/5美国人占国家总收入的3.7%,而富裕的1/5美国人拥有国家收入的一半。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曾形象地指出,全球化犹如一艘装载着不平等乘客的航船,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好象命运注定这艘船要撞上浮动的冰山,到那时大家都要淹死。

只有高级阶段的全球化取代初级阶段的全球化,上述弊端才能消除。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统治地域的扩张曾多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缓解矛盾,全球化则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极限,今后它缓解矛盾的手段将越来越少,而面临的矛盾和危机却越来越多。从长远看,资本主义因其自身固有的矛盾终将走到尽头,取代它的必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模式。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高级阶段的全球化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取代初级阶段的全球化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全球化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