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川
摘要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博客传播也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理念。它的存在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博客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历史上传统的传播形式,从而使传播进入到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博客传播传统媒介影响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56-01
博客(Blog)来源于“网络日志”,是Web Log的缩略词。它正以其自身的特点迅速成为一个有大量元生信息的传播平台。自从它诞生以来就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如今,在这种新传媒的影响下,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发生了动摇,甚至面临着颠覆。
博客的传播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中国博客网站站长方兴东说过:博客来自于民间的个人,他的人性化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第一手的真实资料,而我们就像法国画家米勒笔下的《拾穗者》那样,将这些繁杂的信息分类整理,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媒体,这不单单是把主题相同的网站作连接,通常博客的主人把自己的个性也都放入其中,这才是博客的精髓所在。豍
即便是记者,博客也成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重要的信息源。例如,2001年“9·11”事件中,很多信息都是亲历现场的人用自己的相机、摄像机拍下现场的情景,配以文字,再发布到网上,也因此,最真实、最生动地报道这一事件的不是《纽约时报》,而是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美国著名的新闻学教授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曾说:“媒体通过选择、强调和呈现的原则来构建现实。逐渐的新闻记者从网络博客那里获得新闻线索,了解何谓重要之事。博客世界得功能就是集合分散的专业意见,也衡量公众的意见。”所以说“博客可以充当传统媒体的气压计,用来寻找舆论的聚焦点和衡量某一事件的受关注程度,从而获得报道线索。”豎
这种所谓的“记者博客”从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主流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样便可以及时地获得反馈,往往在这些反馈中还能再爆出新的新闻,甚至是新闻本身的内幕,从而晋升为影响大众舆论的主要话题。
博客使话题从个人化到大众化,从而也使个体转变成了公众。事实上,个体转变成公众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大众传媒的“大众性”只是描述了一种“点对面”的传播方式,通过这种传播方式,大众传媒有效地把个体构建成了受众。但是,个体要想成为真正的公众,而不单单是受众,取决于个体对社会的参与程度是多大。网络一出现,就以其“迅疾性”和“分散性”而著称,网络实现了从“点到面”传播到“面到面”传播的飞跃,从而使个体的社会参与性大大加强,个体从此被建构成名符其实的公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互动成为媒体的传播模式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信息传播由原本的“点到面”进化到“面到面”,“博客的诞生使信息发布点更加‘个体化、‘平民化、‘民主化。”豏互联网为互动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博客在互动方面的表现力更加显著。有了受众的参与博客的生命力就大大提升,传统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目前,在很多传统媒介,包括“春晚”在内,其中都掺入了这种“互动”,让观众以短信的形式参与到了其中。互动已经不是网络博客的专利,它在传统媒体的土壤里也生长得分外茁壮,为传统媒体抓住了很多受众。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自我思想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共享新鲜知识的外延。它具有强大的超链接功能,把每天产生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拣选,形成一种专业、有浓度的信息,供那些对这一领域信息有兴趣的访客浏览和使用。
方兴东曾经在《博客宣言》中写道:“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信息稀缺的问题。面对信息海洋,人类不得不面临另一场新挑战:那就是超越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伟大又一次凸显出来。迄今为止,只有人脑对信息的搜索和鉴别才是最可靠的。互联网在经历了军事阶段、商业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文化阶段。互联网文化阶段的一缕霞光是由这样的一群人点燃的——他们像远古的炼金术士一样对知识充满痴迷。他们想率先走出信息迷宫,他们乐于向人们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险历程,为后来者开辟一条条成熟的航线。他们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豐
这种“超链接”的方式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影响,它们对“超链接”加以改造,运用在对新闻背景等信息的介绍中。主要体现在“新闻背景”和“读者评论”等形式的出现。但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受栏目、时间、版块等条件限制,不能达到博客的超级链接水平,只是简单地借用了“超链接”的表面字意,在新闻事件的基础上“超”出一个背景资料或者专家评论,并没有实现博客“超级”空间、“超级”数量上的拓展。
但不管怎样,博客的存在都改变原有的传播生态,它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个人声音”的“自由表达”。就像哈罗德·伊尼斯说的一样:“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豑从日趋成熟的博客传播来看,博客必将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有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传播自然也会因为网络的存在而产生彻底的改变了。博客传播将在这一基础之上,创造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这种个性化的新闻写作与出版自由,都会在历史上造成新的传播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