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狄奥尼索斯之路

2009-07-05 10:02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3期
关键词:习作思维评分

李 思

摘要:广告设计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是灵感、思维、想象、表象、感知和情感的综合体。作为设计教育的一种,在教学中它既要遵循一般性学科的教育方式和规律,又要有所区别,是一个涉及相关知识较为全面的教学综合体。本文从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习作设置,主体意识培养等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讨适合本专业需求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目标设计习作设置评价体系“自我”意识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阿波罗式”(Apollonian)和“狄奥尼索斯式”(Dionysian)来描述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阿波罗式”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太阳神阿波罗,意指井然有序,平衡和谐和有纪律;“狄奥尼索斯式”的思维方式则源自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他常给人狂喜、热情和强健勇敢的精神。尼采认为,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虽然都是人类心理的重要本能,但是人们往往只强调阿波罗式的、充满纪律的知识性,而忽略狄奥尼索斯精神给人们带来的特别的,富有激情的经历。其实对于现代人的思维而言,更应该讲求两种并重,哪怕使人接受生命本身所能赐给的最粗暴无理的苦难,至少在人生终结时,能愉悦、情溢辞表、疯狂而又欢快地肯定生命。如果将这两种思维运用到高校教学中,“阿波罗式”思维无疑是各种专业学习的系统学习体系和课程安排的经典诠释,严谨、全面、系统、平衡,而在专业教学中,如果想要突破共性,寻求专业的个性发展,只有寻找属于本专业的狄奥尼索斯之路。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尤其如此,激情与个性成就的不仅仅是专业本身,更是专业教学带给学生个人的对于潜能的激发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在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将个性融入共性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对课程的内容的把握和设计,需要把教学资源、教材、教学手段等因素加入到课程设置中,作为一个系统的整合项目用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首先及关键在于课程目标的明确,在教学当中每一个设计科目及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应根据学科教学的基础要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完成计划,进行单元训练的目的,期待达到的课程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程教学的效果可以从教学内容、手段、学生广告设计专业生态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业等来判断,这些都是需要多方面考虑的因素。在能够完成原有教学规定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对每一个整体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制定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目标。这样,即可以完成本阶段的教学任务又可以巩固上一个单元教学内容,避免造成问题的积累;确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同时有了明确的短期教学目标,使课程目标最终通过积累得以实现。

之前,设计课程的内容过多注重形式、手法,内容相对单一,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而改革后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旁征博引,不仅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各学科相关知识相互贯通,顺接,对照,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课程内容的目标设计应包括:一,基础理论的安排。基础内容安排是对设计知识认知的第一步,这一部分内容概念化的特点鲜明,因为它是每一个教学单元或者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核心部分,它的组织和安排一定要避免简单的程式化倾向。二,直观实践的安排。直观实践的安排是采用不同形式的具体的设计案例来结合课程涉及理论内容的演示。直观实践涉及的知识面可以适当广泛,同时又紧密地与教学基础内容相关联,可以包括相关的历史知识、设计思维形式、设计手段、设计流派、新方法、新材料、新观念、新工艺等内容,起着充实和丰富基础知识的作用。同时,直观部分的设计也要倾向设计教学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考虑,有时也可以充当着教学内容的主体角色;具体的安排要根据教学基础理论的要求进行选择,重组,本着开拓知识面、开发设计潜能的宗旨进行规划制定;同时,在实践部分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的余地,在评价和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的外现,这样才能起到启发和开拓思维的作用。

第二,对课程内容的设计还应当包括对习作的设置,习作设置并不是指作业数量以及华而不实的作业装饰设计,而是要根据课程目标对作业质量有一定的设计要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反映教学实质性内容的问题)有预见性和假想性,对习作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内容的运用也要有一定针对性的设计安排。

在教学活动当中,作业的质量往往是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如何制订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作业训练内容和训练量,是教学内容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训练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合理的训练安排,需要从感性训练和理性训练两个方面出发。感性训练是对设计知识的一种表现直观的感觉习惯性的训练,它的重点在于接受和了解知识内容,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意阶段它还可以快速记录原始的创意,训练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增强感受力和敏锐度。知识的转化最终是靠理性训练完成的。理性训练的设计要求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将各种设计创意及表现手法运用到训练当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它要求体现一定设计理念、采用多种设计手法、富有表现力。采用主题目标命定的方式,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限,强调阶段性的重点倾向。比起感性训练,理性的训练量要求数量相对较小,时间较长,并且也是感性训练成果的一种体现方式和渠道。

两相结合的习作设置将有效的复习巩固理论基础,拓展设计眼界,阶段式的划分和主题的变化也将不断刺激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开展和个性的发挥。

第三,合理的评价体系的设立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个性化风格化的外显,实现整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传统的评分方式有二种形式:

第一种评分方式是专业任课教师自主评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缺点在于过于主观个人化,由于教师本人专业素质、设计观念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学生的专业得不够公正客观。

第二种评分方式是由该专业评分小组成员和任课教师集体评分。

在一定的程度上修正了第一种评分方式可能出现的偏差和不合理性,

但同样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评价也是比较单一。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经过几年的摸索,建立了新的较为全面和具有促进意义的评价体系,形成三方合一,专业教师,第三方学生,实践作品的接受者客户,三个部分综合考察,汇总为最后的成绩。

参与评分的作品,包括个人习作,小组作业,竞赛作品。个人习作部分,由专业教师进行评分,相当于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小组作业,由专业教师和第三方学生进行评分,注重学生在团体中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讨论机制下创意的激发,对小组之间设定竞争目标,第三方学生的参与使小组作业的评定更具客观性;最后竞赛作品,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专业设计课程形成了学年竞赛的体制,邀请客户参与,参照一般广告大赛的具体设置和要求,将结业作业融入其中,最后的评定分为两个阶段,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进行初评,有客户根据自己要求进行参与的最后的审定,在此过程中,对于优秀的作品给予展示和学生自我陈述,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评分标准的设置上,倾向学生自我意识的展示,强调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性,关注作品的细致化呈现,兼顾作品的实用性,专业特点的必然要求,要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与市场密切衔接。

最后,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是设计教学中风格形成,知识体现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个体情感、意志等直接体验与参与,使认知主体成为一种“高意向的存在者”,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所知”只是参与所知的东西,任何认知形式、思想概念都受个体本质的约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存在者的所在成为一个“意向性之在”的过程。简言之,广告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说明和要求:没有个体身体力行的参与,也就没有掌握知识的可能性,要将“自我”的认知融入到课程之中。“自我”是指时时刻刻栖居个体自我意识中的意念、态度和信念等的复合体。尽管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概念,但是,广告设计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应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自我意识的水平;二是对意识反应的智慧水平;三是对意识反应的情感的内涵。一个强大的、积极的自我概念是有益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关注自我意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在课程内容设计当中,以自我为线索,以理论要点为地基和框架,以实践演示和练习为主体,辅以评价体系带来的装饰竞争,这便是对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初步的改革成果即对狄奥尼索斯之路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斯海姆著,孟沛欣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2]《思维与设计》 周志禹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该课题为宿迁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为0702

猜你喜欢
习作思维评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翻译测试的评分员信度研究*——TEM8 翻译项目评分员问卷调查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