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鹤
摘要:随着国外大型企业登陆我国后,我国东部中小企业逐渐觉得发展大企业才是生存之道。于是,一系列盲目的兼并和合并应运而生。本文从交易和管理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中小企业交易能力强于管理能力,此时向大企业发展并不是明智之举。接着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交易成本管理成本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东部地区一方面紧跟党的政策,另一方面借助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新形势下,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开始集中精力发展大企业。而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成本压力则向西部转移。这是否真正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方向呢?如果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发展成为大企业,那么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内部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一味顺应世界潮流,向大企业不断扩张,对其自身的发展必定是弊大于利。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交易和管理能力
以下我们从交易能力和管理能力角度,说明我国目前把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不是明智之举,我国企业有自身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科斯把企业定义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只要交易费用大于组织费用。企业规模就有扩展动力的利益动力,节约交易费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一般而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递减,组织费用递增。
我国东部很多民营企业基于减少交易费用和其它因素不断将企业扩大发展。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大企业的管理能力处于企业生存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将管理费用降到最低,达到最初扩张的目的。然而我国的很多企业更多的是交易能力比较强,而管理能力低下。
我国的中小企业更善于交易。观察最初的一些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可以发现,它们的很多行为和措施都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签定每一项合约都要花费巨额的交易成本,具体包括交易前的搜寻成本,交易中的谈判成本和合同签定的成本。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建立在更多一种信任基础上,如,浙江一些中小企业本身就是邻里关系,彼此比较信任,有些交易都是口头达成的。这样就免去了大企业交易所需要的合同,谈判等相关费用.
不同企业资本之间的互补性。由于有些资本具有专有性,如厂房,土地,专利,技术等,而有些中小企业有些经营业务和生产的产品有高度的相似性,我国很多小企业由于集群生产,所以它们进行合作,则减少了这部分资本的交易费用。售后服务的交易成本一般也比较高,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临近性或者产品的相似性,它们将以上服务集中到一起,则可以降低总的交易成本。
政府层面上。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专业市场,降低中小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我国的地方市场很多都是小商品,大市场。家庭企业规模小,单位交易成本高,在政府的推动下,很多地方形成了专业市场。比如浙江嵊州的领带业集群,福建晋江的运动鞋业集群,嘉善的木业集群等,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现象,降低了信息的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浙江的同业公会,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也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使小企业的交易效率也提高了。
对于管理,虽然我国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大型企业,但管理仍是中国企业的软肋。具体如管理效率低下, 组织机构松散,应变能力差。僵化、老化现象严重。企业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部门之间协调能力不好。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东部很多大型企业虽然很多做法是符合管理要求的,但整体缺乏系统性,缺乏一个有机结合。没有把它们真正上升到一个战略角度,在一些民族大型企业中,不少家族企业为了企业发展招聘了一些技术和管理人才,但往往因为不信任他们和亲属员工的排斥,使这些人才难以发挥其人力资本效能,沦为装裱企业门面的工具。
管理方式有严重的缺陷。我国现有的三百万多私营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领导者在工作中,事无巨细都去过问、插手,这样的弊端很多。首先分散了企业领导者的精力,使自己不能更好地决策;其次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易让下属产生惰性和不信任感,无法形成企业向心力。这种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的管理思维,带有封建家长烙印的治理方式,制约着企业的扩大发展,并与当今的国际化竞争环境和知识经济社会所要求的的扁平化,分权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着极大的冲突。事实证明,现代管理方式在家族制的治理结构环境下是无法实现的。
内部控制行同虚设。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企业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有些民营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有的连起码的内部审计结构或人员也不设置,甚至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虽然有的民营企业表面上也建立了现代公司的组织与治理结构,但实质上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当然就不可能发挥其制约,监督的作用。
对于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所能解决的,它是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长期形成的,带着各种个人和地区性色彩。所以,目前急于向大企业发展,的确是值得商榷的。
二、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通过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可以看出。江浙一代经济的迅猛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其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而言,西部地区企业数稀少,经济发展落后。
1. 东西部民营企业数量和工业产值的比较
2007年底,全国拥有私营企业498.07万家,其中,东部地区的私营企业为334.68万家,占全国私营企业数的67.19%,同期,西部地区拥有私营企业77.62万家,占全国的15.58%。东部地区在私营企拥有量上占绝对优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资料,2007年,西部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为9103.74亿元,仅占全国的9.68%;而2007年东部私营工业总产值达67604.77亿元,占全国的71.9%,是西部的7.43倍。其中江苏省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高15172.55亿元,是西部十二省区私营企业工业产值总和的1.67倍。
2. 人均GDP的比较
人均GDP能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这种人均GDP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差距引起的。东部人均GDP总和为389060元,而西部仅为165923元。其中东部人均GDP最高的上海为66367元,而西部最高的内蒙古人均GDP仅为25393元。根据调查,人均GDP与民营企业工业产值都有着近似正相关的关系,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它的发展方向一点差错都不能出,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整个东部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全国的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三、相关的对策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东部地区,由于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问题不是一时半会所能解决的。所以一味发展大企业也不一定完全是好的。所以一定要制订完备的政策,保证其发展方向。
1. 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振兴中小企业为主的战略轨道上来。从国家到各级政府要本着这个战略制订政策和计划。要使企业家认识到,当前的任务主要是,认识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排查和改进。使企业变得小而精悍,为发展大企业蓄攒实力。
2. 对于认为自身有发展大企业实力的企业实行申报审批制,派专门调查小组检查其各项指标是否达标,是否具备相应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最后对于达标的企业给予审批。当然,对于审批后的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内,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发展。融资方面要给予尽量大的优惠。
3. 建立一系列的人才体系,招揽人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很难吸引并留住人才。所以要指定一系列可行有效的措施,比如:给予高级科研人才优厚的待遇,安排其家人的工作生活。并将其工资水平调高。对于其中有重大科研成果和重大贡献的人,应加大奖励力度。年轻人是一个地区或者企业发展的活力。将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学生工资水平调高,并尽量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展,尽量提携培养他们。
中小企业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它在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果东部地区能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计划发展巩固中小企业,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发展大企业,就有可能使我国的企业变得虽小却竞争力却非常强。这样才更能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经济师,2002(2).
[4]何雄浪、李国平,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发展及其评析,学术论坛,2004(1).
[5]李志能、尹晨,《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 经济管理》2001.
[6]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7]张慕律、程建国,《中国地带差距与中西部地带的崛起》,香港: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