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旧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情境

2009-07-04 05:03詹浩波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情境课程

詹浩波

摘要:新旧课程理念对新课导入情境的设计有不同的解读。在传统的课程理念下,新课的导入也就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式来进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的导入则是通过教师设法营造新知识、新问题产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新的问题。新课导入的方法有生活情境导入法、问题情境导入法和生活、问题情境导入法。

关键词:课程;新课导入;情境

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和教学评价者的关注。然而,不同的课程理念对新课导入情境的设计有不同的解读,产生差异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不同的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传统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为知识的绝对权威。新课的导入也就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新知识产生背景的了解,教师只是简单地选取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提出新的课题。使用这种导入方式教师只是通过建立新旧知间的联系来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很难产生对新内容的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发现新的课题。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只是一厢情愿地营造产生新问题的情境,缺乏师生在新问题产生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如果没有情感的相通、相融、共生、共感,再激昂的单向情感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缺乏对新知识产生的情境体验,缺乏对新问题产生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要求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因此,新课的导入也就要求教师设法营造新知识、新问题产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新的问题,在新问题产生过程中主动地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在新问题产生的过程中成为了知识的建构者,他们对新知识学习自然就兴趣倍增;而教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成为了知识产生背景的营造者,知识产生情境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新知识、新问题产生的对话者和交流者。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新课导入设计应在充分了解新课所涉及的知识、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发现问题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实现师生间的对话,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互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新课导入情境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开头戏,它使我们的教学一开始就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有助于学生迅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促进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新课程理念下新课导入情境的创设应根据课程文本的不同内容,结合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使新课内容在情与景中生成、扩大并幻化成教学意境。

二、新课程理念下新课导入的三种途径

1.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导入是通过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程内容的生活背景相结合,来营造新课导入情境。联系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科学选择生活化的导入素材,善于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让教学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例如数学必修模块1中“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一课我们可以这样来设置新课导入情境:

师: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放映CCTV2幸运52片段);主持人李咏说道:猜一猜这件商品的价格。观众甲:2000!李咏:高了!观众甲:1000!李咏:低了!观众甲:1700!李咏:高了!观众甲:1400!李咏:低了!观众甲:1500!李咏:低了!观众甲:1550!李咏:低了!观众甲:1580!李咏:高了!观众甲:1570!李咏:低了!观众甲:1578!李咏:低了!观众甲:1579!李咏:这件商品归你了。下一件……

师:(手拿一款手机)如果让你来猜这件商品的价格,你如何猜?

生1: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十元降低报价。

生2:这样太慢了,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每隔10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50元上涨;如果再高了,每隔2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隔10元上升报价……

生3: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报一个价格;如果低了,就报两个价格和的一半;如果高了,再把报的低价与一半价相加再求其半,报出价格;如果低了,就把刚刚报出的价格与前面的价格结合起来取其和的半价……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运用这种方法。譬如,一天,高塘岭镇旺旺广场与我校之间的线路(相距大约1500米)出了故障,电工是怎样检测的呢?是按照生1那样每隔10米或者按照生2那样每隔100米来检测,还是按照生3那样来检测呢?

生:(齐答)按照生3那样来检测。

师:生3的方法正是我们这次要学习的内容。

又如在生物必修模块1中细胞的增殖一课的导入,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细胞水平上思考自身个子长大的原因,再结合学生探究大象比老鼠大的原因来导入。这种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现象来创设新课导入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度,缩短师生的距离。但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创设情境之后,学生必然有一个探究的心理,从而成功地把学生引入到本次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2.问题情境导入

问题情境导入是通过营造新问题产生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提出本次要解决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对该问题的兴趣的一种新课导入法。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这样,必定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导入恰恰是设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时,还可以用设置障碍的方式,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是问题的推广,也可以是问题的类比。如讲“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在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广)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又如学习“电势差”时,让学生回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位置高处向位置低处移动,重力要对物体做功,高度差越大,所做的功越多。类似于高度差,在电场的两点间存在着电势差,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移动时电场力也要对电荷做功,做功的多少跟这两点的电势差有关,电势差越大,所做的功越多。流动的水可用水桶、水库等容器储存,那么流动的电荷能用“容器”储存起来吗?引导学生联想猜测后引入新课“电容”。讲“磁场”概念时,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对电荷的作用是通过电场而发生的,并问:“磁体间没有相互接触而存在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学生类比电场容易联想到磁体间也存在着一种待殊的物质——磁场。这样的类比引入,既加深了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又易于学生对磁场的理解。

3.生活、问题情境导入

生活、问题情境导入是前两种导入法的综合,通过新课内容的生活、问题背景来营造新课导入情境,它既不是单纯地为新课的引入而设置的生活情景,也不是为新问题的发现而设置的问题铺垫,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新问题做生活化的铺垫。如在教物理必修模块1中“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情景:舒马赫驾驶F1赛车与战斗机进行600m距离的比赛,结课舒马赫驾驶F1赛车取得了胜利,此时学生不禁提问:为什么舒马赫的F1赛车的最大速度不如战斗机的最大速度,却能取得胜利?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的运动不相同,特别是速度的快慢会有不同,而且速度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进而提出如何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呢。这样,通过具体的生活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然地提出问题,为加速度的教学做铺垫。

三、结语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组织,巧妙构思,要结合教材实际,选择合适的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但不管哪种方法,最终目的还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只要师生感情沟通了,辅之以循循善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导入情境的设计要真正做到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同时还要注意情景相融,既要防止有景无情,无心空对月;又要防止有情无景,孤芳自赏。只有在情景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达到某种教学境界或氛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情境,也只有创设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导入情境,才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李雁冰. 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刘辉.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师爱岗敬业培训及教师量化考评指导全书(卷四)[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情境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护患情境会话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