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文
摘要:中国式英语,即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是以汉语思维方式为出发点,用英汉词典上的单一词义,根据英语语法编造出来的英语句子。中国式英语在使用英语的中国人中普遍存在。因此,要突破英语写作难关,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应准确理解英语词义、不能简单挪用英汉词典的释义、克服中国文化的影响并适应现代英语流行用法。
关键词:英语写作;中式英语;地道英语
写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写作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能有助于巩固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口语能力的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突破英语写作难关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其诸多原因:语法、词汇方面的问题,写作基本要领的掌握以及缺少写作训练等,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中国式思维习惯。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而形成的中国式思维是导致学生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瓶颈。教学中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思维,培养语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谴词造句的习惯,成为突破英语写作难关的关键所在。
一、准确理解英语词义
英语词义有其准确的含义,不可按中国人的思维来理解和使用。例如:double在中文里有“双”的意思,但它的真正含义是“具有双层结构的单一体”,而不是两个独立的物体。下面的中文用正确的英文表达应该是:
一个两面派:a double dealer
一间双人房间:a double room
一条双重标准:a double standard
一辆双层汽车:a double-decker
而“双马”“双星”“双峰”是指两个性质相同的物体,应该用英语单词twin,即:双马:twin horses;双星:twin stars;双峰:twin peaks;在“9·11”事件中被飞机撞毁的纽约World Trade Center 双塔摩天大楼:the twin towers in New York.
二、不能简单挪用英汉词典的释义
英汉词典的历史贡献不能否定。它对我国的英语初学者来说,不失为较好的辅助工具。但对要提高英语写作的人来说,英汉词典则弊大于利。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英语单词,英汉词典仅仅从直译出发,给出几种简单的汉语词义。而英语、汉语和其他任何一种语言一样,词与词、词与句、词与文搭配变化无穷。为此,要准确表达思想并不是用简单的词典解释就可以完成的。
例如:We wish the 21st Universiade 2001 a complete success.(我们祝愿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圆满成功。)
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语言训练的人是很难发现这句话存在的问题的,即使是很多美英母语民族的人,尽管他们自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也很难在中国人说出这个句子时发现其错误。事实上,这是一句典型的词典套用式中国式英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用英语表达“我们祝愿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圆满成功”,起码有三种表达方法:①May the 21st Universiade 2001 be successful!②We wish ourselves/Beijing success in hosting the 21st Universiade 2001;③We wish for success in hosting the 21st Universiade 2001.
三、克服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差异恐怕是造成各民族之间的误解最突出的文化因素。中国人平时说话比较含蓄,英美人说话比较直率。在询问、请示等场合,情况则恰恰相反。在英语写作时,应克服中国文化的影响,多用客气和婉转的语气。如商店售货员或在服务行业工作的人,经常使用这样的句子:What do you want to buy?(请问,您需要买些什么?)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此话应改为:①What can I do for you?②Can I help you?
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英语学习方面,兴趣是一个英语学习者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英语知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学内容,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学生已有的兴趣使潜在的学习成为有价值的目标,让学生逐渐养成乐于接受事物的情绪,培养学生有助于学习的观念和态度。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并具有挑战性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写作阐述观点,要求语言要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继矿,张晓佳.挑战中式英语[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出版,1997.